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隐性教育的内涵解读德育的微妙性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作者
赵菲菲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德育
微妙性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魏则胜,李萍.
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J]
.教育研究,2007,28(6):13-19.
被引量:26
2
阿拉.博古什,姜晓燕.
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中的惬意童年[J]
.中国德育,2007,2(3):15-18.
被引量:3
3
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93.
4
(美)杜威著,朱经农,潘梓年译..明日之学校[M],1923:28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被引量:4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294).
被引量:716
3
F.A.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2003.16.
被引量:7
4
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53、153.
被引量:1
5
.
被引量:1
6
.
被引量:1
7
.
被引量:1
8
.
被引量:1
9
.
被引量:1
10
.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7
1
熊晶玲,曹斌,梁羡飞.
大数据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8):177-179.
被引量:1
2
宋五好.
基于“明人伦”的德育原点回归[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66-69.
3
本刊编辑部.
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教育研究,2008,29(3):3-17.
被引量:19
4
罗建生,刘淑贞.
论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文化的路向[J]
.基础教育,2008,5(7):9-11.
5
夏云强.
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J]
.船山学刊,2009(1):210-213.
被引量:8
6
龙宝新.
论德育的文化属性[J]
.当代教育科学,2009(5):13-16.
被引量:2
7
郭维平.
高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依托和建构[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24-128.
被引量:1
8
杨莉.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德育发展取向[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5):92-95.
9
孙峰,龙宝新.
德育:回归素朴的“化人”方式[J]
.教育评论,2009(6):40-43.
被引量:2
10
龙宝新.
教师文化:基于生活世界的概念重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5):25-31.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9
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被引量:2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3
[美]埃格尔·斯顿.美国社会学学校课程[M].1977:110.
被引量:1
4
[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被引量:2
5
白月薇,刘莉.
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生隐性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144-144.
被引量:1
6
潘仁善.
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刍议[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120-121.
被引量:11
7
冯海伦.
对高校德育中隐性教育的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0):174-176.
被引量:2
8
朱小蔓,刘次林.
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6):24-30.
被引量:22
9
陈静.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
.科教文汇,2010(35):9-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赵静波.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隐性教育刍议[J]
.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10(3):5-8.
被引量:1
2
刘振洋.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谈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
.北方经贸,2012(3):153-154.
被引量:1
3
艾蓉.
大学德育工作中无痕教育理念及实践[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125-128.
被引量:3
4
艾蓉.
隐性教育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4):132-134.
被引量:1
5
刘璐.
隐性教育在高职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9):91-92.
被引量:3
6
于钦明.
环境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教育研究[J]
.湘潮(理论版),2011(12):120-1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红蕊,刘海平,刘丽芳,国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7):148-149.
2
陈霞.
隐性教育在高职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
.成才,2023(3):54-55.
3
陈建萍.
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63-66.
被引量:2
4
赵琳.
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
.现代交际,2015(3):168-168.
被引量:2
5
陆晓莉.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无痕教育的探索[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3):82-86.
被引量:2
6
蔡毅强.
立德树人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理论[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3):153-156.
被引量:2
7
蔡毅强.
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生成与优化问题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5.
8
黄莉.
发展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9):56-57.
被引量:18
9
冯维达,章金安.
中国梦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索[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6):87-88.
被引量:1
10
袁维.
助理班主任制度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
.才智,2018,0(14):106-106.
1
田愿静激.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21-24.
2
邹文珍.
浅谈如何提高中专语文教学质量[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1):19-20.
3
薛克利,高兴花.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2):252-252.
被引量:4
4
谢忠.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
.教师,2009(20):63-63.
被引量:2
5
胡广荣.
让发展性评价催生教师幸福成长[J]
.今日教育,2006(03S):20-21.
6
王登峰.
浅谈宗教信仰对于促进德育中信仰教育的可能性[J]
.青春岁月,2010,0(18):84-85.
7
陈聚元.
实施养成教育提高德育效果[J]
.教育现代化,2002(10):40-40.
8
栾鹏.
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11(9):116-116.
9
薛晓萍,董慧.
强化道德教育的渗透性、个体性、实践性[J]
.辽宁教育研究,2005(7):75-77.
被引量:2
10
张凤龙.
提高德育效果的几点思考[J]
.吉林教育,2001(11):18-18.
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