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越生死的基本路向——论玄学与生命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名士们所倡导的玄学,以其博大精深、玄妙幽眇,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不仅最集中地反映了以冥想与思辨为论述方式的新式哲学之特征,也可以说它以极有价值的变迁,昭示出超越生死的基本路向与生命的终极关怀。
作者
皮元珍
机构地区
长沙大学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61-63,102,共4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玄学
文化语境
生命意识
终极关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04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高亨.老子注释[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被引量:3
2
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83.
3
[梁]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被引量:11
4
余冠英.三曹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被引量:2
5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65.
被引量:4
6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被引量:122
7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66
8
罗宗强著..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373.
9
王叔岷.邦象庄子注校记[M].北京:中国科学研究院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10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214
共引文献
404
1
李伟昉.
略论六朝志怪小说的两大叙事特征[J]
.社会科学研究,2004(5):155-159.
被引量:2
2
吴明贤.
扬雄、左思《蜀都赋》比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91-97.
被引量:9
3
莫山洪.
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演变[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1):1-6.
4
谢序华.
《五柳先生传》系年与主题新证[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70-74.
5
喻继军,胡志红,喻吟.
陶、谢诗歌境界之比较[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0-42.
6
亓娟莉.
魏晋名士与古琴[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63-167.
被引量:4
7
倪美玲.
论《世说新语》的以形写神贵神明——借景物以衬神明[J]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1):71-73.
8
戴建业.
“忧愤”与“激荡”——元嘉士庶的人生际遇及其诗歌的情感基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163-166.
9
宁稼雨.
《世说新语》与古代文学的精神史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167-169.
被引量:2
10
周昌梅.
陈郡谢氏的佛教信仰与文学[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120-12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1
1
高晨阳.
玄学的本质及其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中国哲学史,1996(4):66-72.
被引量:2
2
刘康德.
玄学生成与圣人体无[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5):61-67.
被引量:1
3
王晓毅.
宇宙生成论向玄学本体论的转化[J]
.文史哲,1989(6):54-59.
被引量:2
4
许抗生.
谈谈玄学中“名教与自然”问题和“有无”之辩的关系[J]
.孔子研究,1994(3):13-14.
被引量:1
5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被引量:6
6
王弼:《论语释疑》.
被引量:2
7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6页.
被引量:11
8
陈来.《魏晋玄学的"有""无"范畴新探》,《文史哲》1985年第4期.
被引量:1
9
辛冠洁.《玄学散论》,《文史哲》1985年第3期.
被引量:1
10
许杭生.《何王玄学管见》,《文史哲》1985年第3期.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苏保华.
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J]
.社会科学,2014(7):131-137.
被引量:1
2
杜莹.
论诗化哲学向度的魏晋送别诗[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5):111-1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元翠,孙汉明.
魏晋玄学美学与乐舞审美取向[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66-173.
1
陈志红.
表面的生活[J]
.作家,1999,0(6):34-37.
2
梅敬忠.
诸葛亮的修身齐家之道[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0):107-110.
3
易彬.
“小人物之歌”——穆旦早期写作考察及其他[J]
.新文学史料,2004(4):116-124.
被引量:2
4
钟华.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之可通约性述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78-85.
5
刘可.
20世纪初的写作理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7-63.
6
任传印.
鲁迅笔下的宗教人物形象塑造[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97-103.
被引量:6
7
何鹏.
杜甫诗与雷克斯罗斯的远东诗歌“论述方式”[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7):91-94.
被引量:1
8
张若琳.
不一样的文学课[J]
.中国图书评论,2015,38(3):13-14.
9
赵青云.
是“事必躬亲”还是“大包大揽”?[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7,0(8):42-42.
10
龚举善.
“认祖”与“审父”:新写实小说的文化发生学检视[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6):69-73.
被引量:1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