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刍议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各具特征和功能,由于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我们倡导开展发展性评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奖惩性评价不会消亡,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体系。
作者
方志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第3期108-110,共3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奖惩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史晓燕,张世贤.
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探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5B):12-14.
被引量:6
2
文红玉.
“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之我见[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3):16-17.
被引量:6
3
杨建云,王卓.
论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J]
.中国教育学刊,2003(1):46-49.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其志.
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中的一个结论——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4):86-90.
被引量:12
2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1998.
被引量:2
3
王小飞.
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兼PRP体系计划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3):43-47.
被引量:54
4
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
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J]
.中国教育学刊,2002(3):24-27.
被引量:35
5
杨建云,王卓.
论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J]
.中国教育学刊,2003(1):46-49.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41
1
代云珠.
论管理优化对促进教师发展的支持性意义[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2):27-28.
2
司桂凤.
研究型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7(2):49-52.
被引量:6
3
潘志勇.
推进发展性评价 建设和谐学校[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89-91.
被引量:5
4
李素敏,朱瑞刚.
论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融合[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4):31-34.
被引量:9
5
侯贵宝.
管理优化对促进教师发展的支持性意义[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21-22.
被引量:2
6
张钰.
教师评价:教师职业成熟的助推器[J]
.职业教育研究,2006(8):38-39.
被引量:2
7
潘志勇.
有效利用奖惩机制 积极推进发展性教师评价[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177-179.
被引量:1
8
黄成林.
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及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6):101-105.
被引量:89
9
史晓燕,张世贤.
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探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5B):12-14.
被引量:6
10
赵卫菊.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来自美国NBPTS等优秀教师评价的启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684-68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郭桂英,英震.
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4):24-27.
被引量:15
2
章立早.
教师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教育与现代化,2004(3):23-26.
被引量:2
3
张其志.
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审视与思考——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61-64.
被引量:34
4
滕万峰.
对构建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5(3):123-124.
被引量:8
5
胡中锋,唐翠华.
发展性教师评价述评[J]
.现代教育论丛,2003(6):31-35.
被引量:5
6
陈国权,李志伟.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看政府绩效内涵与评估主体选择[J]
.理论与改革,2005(3):66-69.
被引量:32
7
钟启泉,崔允梅,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5.
被引量: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ll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level3.jsptablename=1237515296709713&in-foid=1237527951670748.
被引量:1
9
柴纯青,王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A].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8.
被引量:1
10
张福勤.绩效评价须具备的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4-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张建桥.
论教师绩效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统一性[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7-119.
被引量:2
2
于晓琴,张家军.
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及其体系建构探讨[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7):129-131.
被引量:2
3
于晓琴.
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及其体系建构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2):50-52.
被引量:3
4
陈虎强,彭熙,王佑.
我国教师评价的反思与展望[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4):3-4.
5
米锦平,代建军.
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原则[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3(5):66-68.
被引量:2
6
韩青松,庄国波.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教师自我评价主体缺失的应对[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5-1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牛筱琼.
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听评课的认识与实践[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2):69-71.
被引量:1
2
李昕.
A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学园,2014,0(20):154-155.
3
于翔.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转向与重构[J]
.辽宁教育,2014(10):22-23.
被引量:2
4
张锋美,戴军.
基于自我评价的新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艺术教育,2017(10):109-110.
被引量:1
5
高园林,程淑园,张国增.
高校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指标的筛选[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5-16.
被引量:3
6
胡建华.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7):228-228.
被引量:1
7
金美庆.
转衔时期教学评价教育的体系构建[J]
.当代教育论坛,2018(3):56-63.
被引量:6
8
刘小海.
高职院校会计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6):255-256.
9
谢亚骐.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概述[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23):99-102.
被引量:2
10
刘阳.
对高职课程质量自我评价的几点思考[J]
.职业,2020(14):34-35.
1
牛育华,雷妤阳,马小莉.
构建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现实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3):6-7.
被引量:8
2
周凤文.
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刍议[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130-130.
3
徐建岗.
化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刍议[J]
.中学教学参考,2009(32):118-118.
被引量:1
4
席晶晶.
合作学习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刍议——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J]
.校园英语,2012(10):102-102.
5
夏丽影.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刍议[J]
.吉林教育,2006(10):37-37.
6
李宏.
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刍议[J]
.周口师专学报,1998,15(4):81-82.
7
张小亭.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刍议[J]
.湘潮,2007(04X):77-77.
8
卢芳丽.
师生关系刍议[J]
.山东教育科研,2000(10):43-44.
被引量:3
9
王莉.
生物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刍议[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0(4):50-51.
10
阳洪东.
发展性评价在职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2008(4):220-220.
被引量:3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