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们运用补肾活血汤配合西药强的松或加环磷酰胺治疗本病6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下简称观察组)63例,男4例,女59例,男女比例为∶14.75,年龄15~20岁8例,20~30岁49例,30~40岁5例,...
作者
石美雅
胡秋炎
孙丽华
毛柏林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附院
安徽省交通医院
天长县医院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9-160,共2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强的松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赵从禄,杨秀,殷玉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5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杂志,1994,15(6):9-10.
被引量:12
2
郑京,余谨,林文添.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1994,25(5):17-18.
被引量:1
3
危北海.中医中药有关免疫学研究的初步观察[J]中医药学报,1981(0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梁思礼等编,叶任高,梅先受.现代肾脏病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2
危北海.中医中药有关免疫学研究的初步观察[J]中医药学报,1981(0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王国利,周园,徐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治疗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1996(4):59-61.
2
张光荣,贺支支.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江西中医药,1997,28(6):54-55.
3
赵争敏,陆晓东.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6):60-62.
4
林丽,曹惠芬.
滋肾养阴益气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93例[J]
.河北中医,1999,21(2):82-84.
被引量:8
5
汤水福,吴秀美.
狼疮性肾炎中医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0):481-482.
被引量:3
6
许银姬,徐大基.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00,20(1):67-69.
被引量:1
7
王身菊,朱成英,王钢.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2):124-126.
被引量:3
8
母小真,陈湘君.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5):47-48.
被引量:4
9
左琪,杨霓芝.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03,23(1):41-43.
10
盛梅笑,金实.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90-9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2
1
付丽丽.
中药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J]
.中医杂志,2003,44(11):848-848.
被引量:2
2
丁丛礼,丁赢,刘发,阿斯娅,刘学斌,林志彬,索金良,王格林,邓文龙.
抗狼疮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4):45-49.
被引量:13
3
杜秀兰,付新利.
中西医结合治疗7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40-41.
被引量:3
4
陈进春,邱明山.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临床分析[J]
.中医药通报,2005,4(1):43-44.
被引量:2
5
杨桂芬,王彤.
中医辨证治疗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J]
.中医药信息,1993,10(2):36-36.
被引量:6
6
陆右之,陈金,周荣兴,王允明,曾华,庄杰.
中药扶正培本方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SLE的初步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6):326-327.
被引量:4
7
齐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J]
.山西中医,2005,21(2):29-30.
被引量:2
8
刁金山,郑启友,刁长允,刁君蕊,尚留选,岳长存,张尚臣.
燥湿祛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1995,15(2):88-91.
被引量:12
9
张令香,侯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
被引量:1
10
张家敬,郑敏.
^3H—TdR掺入法SAC诱导B淋转在SLE中医辨证中的意义[J]
.浙江中医杂志,1989,24(9):417-41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尤晓娟,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型特点的文献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510-2512.
被引量:8
2
王义军,王丽岩,郑宴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与展望[J]
.吉林中医药,1999,19(4):60-61.
被引量:1
3
孙乐栋,赵小山,周再高,曾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4):286-288.
被引量:1
4
郭彩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近况[J]
.河北中医,2002,24(8):619-621.
被引量:3
5
黄咏菁.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03,24(12):1139-1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黄咏菁,陈建宏,毛越苹,范瑞强,国维.
中药狼疮Ⅱ号胶囊辅助治疗对活动期SLE患者疗效的影响及血液系统指标关系的初探[J]
.陕西中医,2008,29(2):180-182.
2
张勇,李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要点[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22-24.
3
杨晓梅.
系统性红斑狼疮选择性妊娠10例妊娠结局观察[J]
.河北中医,2010,32(7):1099-1101.
4
郑秀芬,刘雪艳,王冰,钟彩梅,孙乐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0,32(11):1743-1745.
被引量:3
5
唐宁,周红霞,周东蕊.
中国雷公藤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Meta分析[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3):68-71.
被引量:11
6
李慧慧,吕新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100-4102.
被引量:10
7
朱月玲,谢冠群,范永升.
探析红斑狼疮使用GCS不同阶段的辨证施治[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7):934-935.
被引量:3
8
孙乐栋,赵小山,周再高,曾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4):286-288.
被引量:1
9
夏嘉,江春春,苏晓,陈薇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5,21(3):500-502.
被引量:20
10
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0):1030-1035.
被引量:49
1
李海生,段秀山.
系统性红斑狼疮45例分析[J]
.临床医学,1994,14(4):209-211.
2
周卫东,刘慕华.
亚急性甲状腺炎18例临床分析[J]
.中原医刊,2003,30(17):38-39.
被引量:1
3
任卓超,严建平.
15例结节病临床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02,4(5):383-383.
4
钟华丽.
溶血性贫血[J]
.大众健康,2002(7):51-51.
5
周大玉,董雪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5):313-314.
6
龚勤俭.
痰热清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6X):9-10.
7
雷权.
强的松在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应用体会[J]
.广西医学,1999,21(3):514-515.
8
刘性达,张宪坤.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4):324-325.
被引量:1
9
隋光,宁涛,王翔毅,贾瑞萍.
大剂量静脉滴注维生素C加服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
.包头医学院学报,1996,12(3):33-34.
10
宋永华,曹建国.
过敏性紫癜误诊阑尾炎1例[J]
.中华当代医学,2004,2(4):69-69.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