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很复杂,从四方面进行探讨:①穴位特性;②针刺手法;③时间因素;④患者的年龄、形体、体质与功能状态等,旨在增加对诸多因素的重视程度,以提高临床针刺治疗效果。
作者
庞军
王开龙
雷龙鸣
芦玥
机构地区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11期26-29,共4页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关键词
针刺
影响因素
疗效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1
石学敏,赵晓峰,熊杰,温景荣,王舒.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及蛋白质组学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6,23(5):440-440.
被引量:16
2
龚彪,李长清,杨里.
间生态学说与针刺有效刺激量、补泻、时间及疗程[J]
.中国针灸,2005,25(3):184-186.
被引量:20
3
朴南建.
谈针刺补泻手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78-79.
被引量:1
4
刘效周.
针刺深度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02,18(9):48-49.
被引量:3
5
林翠茹,张金喜.
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99-10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崔红.
针灸治疗脑梗死失语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04,24(6):62-62.
被引量:6
2
韩友栋,张晓莲,王秀英.
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4):238-239.
被引量:36
3
蔡朗.
毫针长时留置法治疗顽固性面痛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1996,16(4):17-18.
被引量:12
4
唐怀古.针刺补泻"足三里"对家免痛阈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
被引量:1
5
许建敏,徐向东,刘炎.
从针刺刺激参数探讨补泻手法与轻重刺激的关系[J]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6-27.
被引量:7
6
陆瘦燕.烧山火、透天凉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9):33-33.
被引量:3
7
姜照帆.不同针刺手法对胃功能调节作用对比观察的初步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1):55-55.
被引量:4
8
何有信.关于针灸刺激量问题,与司徒龄商榷[J].上海针灸杂志,1984,3(3):35-35.
被引量:1
9
刘敏勇,胡一芬,曾宜发.
风池穴的临床运用举隅[J]
.中国针灸,1998,18(2):116-117.
被引量:3
10
韦良玉.
临床应用风池穴的体会[J]
.广西中医药,1998,21(3):38-3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43
1
胡银娥,杨华元,刘堂义,高明,徐刚,唐文超.
针刺手法刺激量定量化研究回顾和思考[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4):651-652.
2
龚彪,李长清,邹敏.
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针刺治疗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12-14.
被引量:9
3
杨玫英.
近10年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96-198.
4
黄东勉.
浅谈影响针刺刺激量的因素[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57-2358.
被引量:9
5
董军立,席刚明,周少华,王世凤,岳炫烨.
风池配合廉泉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32例[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38-39.
被引量:13
6
金洵,王玲玲.
影响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主要因素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08,25(1):42-44.
被引量:5
7
叶挺.
关于“烧山火”、“透天凉”研究现状的分析[J]
.中外医疗,2008,27(2):5-5.
被引量:2
8
蔡雨菲.
从偏头痛治疗看国外针刺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8,28(5):352-354.
被引量:3
9
崔培秀.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8,28(6):432-433.
被引量:15
10
严伟伟,俞昌德.
留针时间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656-65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4
1
姚俊鹏,张林,周思远,张镭潇,陈丽萍,封秀梅,游翕,李瑛.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736-2745.
被引量:9
2
邵水金,张建华,董艳.
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严振国教授的学术成果介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9-11.
被引量:17
3
常颖慧,申鹏飞,石学敏.
合谷透三间对降低中风致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30-32.
被引量:20
4
严振国,白娟,邵水金,张建华.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J]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被引量:37
5
刘堂义,杨华元,顾训杰,夏锦杉.
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研制[J]
.中国针灸,2003,23(11):668-670.
被引量:32
6
王艳丽.
心包俞募配穴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6):29-32.
被引量:17
7
王灵,彭楚湘.
腧穴配伍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研究概况[J]
.中医药导报,2005,11(7):92-94.
被引量:13
8
徐振华,许能贵,靳瑞.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效性研究现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9-62.
被引量:10
9
刘鸣.
应正确评价和使用循证医学证据[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2):77-79.
被引量:33
10
杨华元,刘堂义,蒯乐,高明,胡追成.
针刺手法参数实时采集及教学演示系统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311-314.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文琪琦,刘丽,陈小丽,魏歆然,李萍,王艳,岳增辉.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3):253-256.
被引量:7
2
杨鹏,孙晓文,马亚坤,张春新,张文光.
基于视频动作捕捉的针灸手法量化研究[J]
.医用生物力学,2016,31(2):154-159.
被引量:3
3
周建英,朱林林,罗玲.
针灸临床试验中安慰对照方法的设计[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4):1034-1037.
被引量:9
4
李秀霞,郭康乐,商雪,鄂芬芬,杨超群,王艳,陈楠,李艳飞,王世中,牛军强,汪永锋,杨克虎.
针刺临床有效性优势病症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21(6):703-70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叶坤,石云舟,郑晖,陈敏,李志刚,赵俊,谢欣.
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方案关键点设计的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878-2883.
被引量:2
2
魏歆然,魏高文,郑雪娜,吴雪芬,陈小丽,刘丽,文琪琦,谢莉娜,谢志强,岳增辉.
不同经穴组合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7,42(5):429-433.
被引量:35
3
唐嘉琪,张文光,尹雪乐.
神经电极的水凝胶涂层及楔形角对组织损伤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2018,33(4):332-336.
被引量:2
4
乔丽娜,高巧玲,谭连红,史亦南,姜研舒,杨娇娇,杨永升.
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失眠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睡眠-觉醒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8,43(10):651-656.
被引量:32
5
何玲玲,林栋,游世晶,陈采益.
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对炎性痛大鼠痛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2019,50(5):39-41.
被引量:1
6
姜泉,肖东葓,张剑勇,焦娟,彭秋伟,崔家康,尹维贤,付静思,韩曼.
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现状及思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3):580-584.
被引量:10
7
罗云,武平,余泽芸,王颖旎.
安慰灸设计的思考[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3):676-678.
被引量:2
8
冯淑兴,吴加利,林楚欣,黄树勇.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效果[J]
.医学信息,2020,33(15):161-163.
被引量:4
9
欧阳观,周兰英,王振兴,徐桂菊.
NP方案不同时辰针刺法对肺癌化疗后患者的胃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上海医药,2020,41(19):20-22.
被引量:1
10
丰逸轩,赵宏,郜明月,徐玉芹.
一种新型安慰灸条的盲法可信度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9):1341-1343.
被引量:2
1
李子才.
穴位特性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8-10.
2
李蔚江,赵琛.
针刺郄穴地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818.
被引量:21
3
吴焕淦.
针灸疗效与穴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452-1457.
被引量:45
4
于敏敏,张玄,李桂兰,郭义.
针刺单穴与配穴的效应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2695-2696.
被引量:3
5
王樟连,杨永平.
试论穴位注射中的补与泻[J]
.中国针灸,2001,21(7):413-414.
被引量:5
6
郭现辉,程艳婷.
鱼腥草穴位封闭治疗盆腔炎43例[J]
.陕西中医,2007,28(3):332-332.
被引量:6
7
庞军,王开龙,雷龙鸣,唐宏亮,芦玥,高丽芳.
论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影响因素[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42-144.
被引量:11
8
唐娓,江学勤.
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08,39(11):76-77.
被引量:1
9
张颖,龚东方.
运用医案统计探讨月经病的针灸治疗规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56-58.
被引量:1
10
嘉士健,陈娟.
试论穴位埋线的补与泻[J]
.河南中医,2016,36(2):340-341.
被引量:4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