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越大洋的震荡——1964年中法建交对中美关系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64年中法建交冲击了美国对华遏制和孤立政策,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在戴高乐的影响下,尼克松打开了对华外交大门;中法处理台湾问题也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协议提供了借鉴。
作者
陈从阳
机构地区
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长江论坛》
2008年第5期80-85,共6页
Yangtze Tribune
关键词
中法建交
中美关系
影响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艾蒂安.马纳克,张征.
辉煌的篇章——中法建交的历史回顾[J]
.法国研究,1988(2):75-80.
被引量:3
2
(法)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Paul-MariedeLaGorce)著,曹松豪.戴高乐传[M]商务印书馆,2006.
被引量:1
3
陈敦德著..新中国外交谈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648.
4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M],1999.
5
周荣耀主编..当代法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5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7
何春超主编,撰稿人刘星汉等..国际关系史 1945-1980 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404.
8
(美)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著,尤勰等.领导者[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9
布赖恩·克罗泽著,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四川师范学院外语系等合译..戴高乐传 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878.
10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 1958年5月-1964年1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512.
共引文献
2
1
姚百慧.
《中法建交公报》形成考释[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20(2):86-94.
被引量:3
2
周弘,金玲.
中欧关系70年:多领域伙伴关系的发展[J]
.欧洲研究,2019,37(5):1-1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5
1
潘敬国,张颖.
中法建交中的美台因素[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91-97.
被引量:9
2
秦元春,徐硕.
法国推动中法建交的动因分析[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01-104.
被引量:1
3
李群英.
中法建交过程中的阿尔及利亚因素[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31-39.
被引量:4
4
姚百慧.
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J]
.世界历史,2010(3):63-77.
被引量:14
5
秦元春,徐硕.
再论中法建交对中国外交环境及世界格局的影响[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32-35.
被引量:1
6
翟强.
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J]
.中共党史研究,2012(8):14-27.
被引量:9
7
翟强.
美台对中法建交的反应(1963-1964)[J]
.史林,2013(2):136-151.
被引量:10
8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徐翀.
历史的飞跃:中法建交半世纪文化沉思[J]
.学术前沿,2014(22):54-60.
被引量:5
9
姚百慧.
中法建交与台法交涉--基于台湾档案的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2016(1):37-49.
被引量:9
10
姚百慧.
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一)[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1):437-45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雪儿,房乐宪.
层次分析视角下中法建交再思考[J]
.区域国别学刊,2024,8(4):56-73.
1
侯松岭.
新加坡在越南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J]
.东南亚研究,1993(Z1):32-32.
被引量:1
2
赵凤欣,李桂峰.
约翰逊政府时期汤姆森对华政策思想探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25-30.
3
唐军.
包机按时起飞——外交档案揭秘中国代表团当年万隆行[J]
.档案春秋,2005(9):2-4.
4
杜兰.
美缅走近,中国无需紧张[J]
.时事报告,2012(8):69-71.
5
姜琦,冯绍雷.
试论阿尔巴尼亚的孤立政策[J]
.俄罗斯研究,1984(5):14-19.
6
范宏伟.
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J]
.南洋问题研究,2010(3):36-45.
被引量:8
7
戈.卡.肯德曼,候德邻.
北朝鲜对国际共运的理论和实践的贡献[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5(3):73-79.
8
张贵洪.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反应[J]
.南亚研究,2005(1):27-32.
被引量:15
9
李昕.
从“孤立”到“互联互通”:印度对缅甸外交演变[J]
.东南亚研究,2014(1):47-55.
被引量:2
10
张丽君.
英美孤立政策分析与比较[J]
.经济研究导刊,2012(9):244-246.
长江论坛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