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狄金森矛盾的上帝观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多次出现"上帝"一词。在她笔下,上帝既神秘又熟悉,既全能又无能,既仁慈又残忍,是一个矛盾体,她对上帝欲拒不能。这种矛盾源于她所处的特殊时代、生活环境和宗教经历。矛盾的上帝观常常对狄金森诗歌创作的主题、意象、风格等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
戴莉莉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92-93,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上帝观
矛盾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1]Oberhause,Dorothy Huff.Tender Pioneer:Emily Dickinson's Poems on The life of Christ[M]//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1987:87.
被引量:1
2
[2]Elliott,Emory.Columbis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Part Ⅰ)[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623.2007.
被引量:1
3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45.
4
[4]Johnson,Thomas H.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M].New York,London:Little Brown And Coney,Boston,1960.
被引量:1
5
[1]江枫.狄金森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6
[6]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M].徐庆誉,等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2:350.
被引量:1
7
[7]斐洛.论《创世纪》--寓意的解释[M].王晓朝,等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出版社,1998:2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杨静颖.
隐喻的认知基础与中英隐喻的相似性[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4):59-61.
被引量:2
2
文爱军.
对狄金森作品的心理探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69-7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陈晓兰.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67-172.
被引量:16
2
孙有中.
殊途同归:“启蒙”与“大觉醒”[J]
.美国研究,1997,11(4):109-128.
被引量:6
3
杨平.
论北美大觉醒运动的作用及历史意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2):39-42.
被引量:1
4
李永清.
美利坚民族的觉醒———美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价值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6):60-66.
被引量:2
5
陈书平,曾思艺.
由“灵的颂歌”到“欲的高扬”——从三位美国诗人看上帝与人之间关系之演变[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3):78-80.
被引量:1
6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http://www.americanpoems.com/poets/EmilydicKinson . 2009
被引量:1
7
张孟媛.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J]
.世界历史,2007(6):69-80.
被引量:8
8
杜明甫.
狄金森诗歌: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儿童视角[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74-76.
被引量:2
9
崔东.
“阿姆斯特修女”的叛逆精神[J]
.江汉大学学报,2001,18(2):86-89.
被引量:1
10
汪凯.
论美国清教神权政治的精英色彩[J]
.社会科学论坛,2015(11):239-24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莉.
“双性同体”的女诗人——新解艾米莉·狄金森[J]
.大家,2010(16):4-5.
2
杜明甫.
狄金森叛逆性格形成的文化解读[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5):81-84.
1
孙珍.
与上帝论辩——从短篇小说看辛格的上帝观[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4):36-37.
2
王法昌.
《荒原》与《嚎叫》中上帝的“在场”与“缺席”[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3):15-17.
3
鹿杰.
拜伦诗剧中的该隐传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68-71.
4
戚国华.
思与信——史铁生与约伯上帝观的比较[J]
.湖北社会科学,2013(4):124-127.
5
王雷.
试析上帝形象中的母性(女性)特征[J]
.金陵神学志,2003(2):172-180.
6
戴莉莉.
狄金森与拜伦上帝观之比较[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44-47.
被引量:1
7
程小娟.
冰心的上帝观[J]
.兰州学刊,2009(10):188-190.
被引量:1
8
刘彦博.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犹太上帝观与选民观[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63-65.
9
苏葆荣.
西方文学中救赎观的演变[J]
.青年文学家,2013,0(7X):19-19.
10
莫运平.
基督教的“上帝观”与西方诗学[J]
.怀化师专学报,2002,21(1):60-63.
被引量:3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