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建立本土化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学科,因此,在中国应该建立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应该立足中国的具体实践,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作者
张立新
肖广德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共3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本土化
中国特色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南国农.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6-9.
被引量:98
2
张立新,张丽霞.
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1999(2):20-2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9
1
昌娜,钟志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70-77.
被引量:1
2
成玲.
谈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信息,2008(28).
3
陈琳,王运武.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106-111.
被引量:12
4
张小红.
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9):12-15.
被引量:12
5
王雪梅.
从认知情感角度解析网络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意义学习[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9):59-63.
被引量:6
6
张小红.
试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回归现象——兼论何克抗先生的《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43-46.
被引量:8
7
张立国.
教育技术:“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控制[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17-20.
被引量:3
8
石林平.
网络环境下积件理论的外语教学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2):77-80.
被引量:6
9
孔令军,杜轶龙.
中国教育技术学科:进展、问题和前景[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1):24-26.
10
王运武,王太昌.
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8-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
1
郑旭东.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8):23-27.
被引量:29
2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7
3
南国农.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6-9.
被引量:98
4
张恩成,王小平,姜韬,江国学.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体系[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5):25-28.
被引量:4
5
郑杭生 王万俊.论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及其目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32-32.
被引量:19
6
桑新民,李曙华.
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7(11):1-8.
被引量:33
7
郑旭东.
“学习”与“媒体”的历史纷争与教育技术领域的未来(一)[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7):3-4.
被引量:4
8
桑新民.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通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11):33-36.
被引量:10
9
刘洋.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发展思路[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1):9-10.
被引量:1
10
徐福荫.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J]
.教育研究,2009,30(5):3-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邓小华.
教育技术学本土化刍议[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6):542-545.
被引量:1
2
李王伟.
在回溯与展望中窥见美好——管窥教育技术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7,0(11):21-24.
被引量:1
3
徐显龙,党渤斐,毕长春.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与运用示例--基于教育哲学和程序化扎根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24,45(9):14-2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邓小华.
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模式与研究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12-15.
被引量:1
2
宋颖.
智慧教育走进应用型高校课堂的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17):28-29.
被引量:1
1
李杰.
转型期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
.文学教育(中),2012(12):25-26.
2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讨会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8):13-14.
被引量:8
3
孙念军.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2016(55):45-47.
被引量:2
4
程雁.
混合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对学习理论的再认识[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6):4-6.
被引量:7
5
刘玉华,徐子臣.
加强CAI教学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J]
.现代教育技术,1999,9(1):9-10.
6
庄惠阳.
“批判性讨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16-23.
7
瀚青.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13(1):16-25.
8
李康.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9):18-21.
被引量:10
9
王守纪,杨兆山.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特征、实质及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92-197.
被引量:15
10
柳安娜,王月露.
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
.青年与社会(下),2014,0(8):160-161.
中国电化教育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