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态补偿机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特点和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因地制宜确定补偿模式,分阶段提高补偿标准,分类分级组织实施生态补偿。
作者
王青云
机构地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出处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5,49,共6页
Macroeconomics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环境补偿
受益者承担部分补偿模式
政府承担全部补偿模式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250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91
参考文献
9
1
全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单行本第46页.
被引量:1
2
全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单行本第49页.
被引量:1
3
曹明德.《试论建立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载《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发言及论文集》,2006年8月.
被引量:1
4
常杪等.《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载《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发言及论文集》,2006年8月.
被引量:1
5
康慕谊,秦艳红.《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现状及其完善措施》,载《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发言及论文集》,2006年8月.
被引量:1
6
王金南等.《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被引量:1
7
孔凡斌.
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林业科学,2007,43(1):95-101.
被引量:36
8
王欧.
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33-38.
被引量:39
9
《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发言及论文集》,2006年8月.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孔凡斌.
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J]
.林业科学,2004,40(5):62-70.
被引量:31
2
孔凡斌,魏华.
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112-118.
被引量:32
3
杨卫军,韦苇.
论荒漠治理的制度安排[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1-4.
被引量:2
4
孔凡斌.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50-52.
被引量:8
5
刘燕 陈本风.退耕还林的制度缺陷[N].中国环境报,2004年12月14日.
被引量:2
6
杨明洪.退耕还林(草)利益补偿机制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7
7
保罗·萨妙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等.2002.经济学.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被引量:1
8
奉国强.2002.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2000年西部大开发高级论坛交流论文,四川眉山
被引量:1
9
刘照光,潘开文.2000.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的难点与对策.2000年西部大开发高级论坛交流论文,四川眉山
被引量:1
10
四川省社科院课题组.2000.天全县实施退耕还林的成效与启示.2000年西部大开发高级论坛交流论文,四川眉山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3
1
李卫忠,吴付英,吴宗凯,雷明军,刘广亮.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1-164.
被引量:10
2
张於倩,潘耀华.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76-178.
被引量:1
3
杨光梅.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路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444-447.
被引量:8
4
陈仲斌.
甘肃省草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刍议[J]
.草原与草坪,2006,26(5):60-62.
被引量:1
5
马骅,吕永龙,邢颖,孙亚梅.
农户对禁牧政策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策勒县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6,29(6):902-908.
被引量:33
6
孔凡斌,何尤刚,江灶发,江民锦.
退耕还林工程成本补助:性质、结构及有效分担[J]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97-101.
被引量:3
7
孔凡斌.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0):50-53.
被引量:52
8
张思锋,余平,孙博.
基于HEA方法的陕西省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J]
.资源科学,2007,29(6):61-67.
被引量:16
9
韩丹,张兰英.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124-124.
被引量:2
10
胡宜挺,翟艳艳.
退耕还林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内蒙古赤峰市的调查[J]
.乡镇经济,2008,24(2):23-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0
1
祝培甜,陈霈弦,郭瑞雪,李树枝,张丽君.
国外耕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土资源情报,2020(3):41-45.
被引量:5
2
王金龙,马为民.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82-83.
被引量:29
3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
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z2):40-42.
被引量:81
4
王信,尹杞月.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J]
.生态经济,2009,25(2):161-164.
被引量:10
5
文宗川,崔鑫.
基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85-88.
被引量:15
6
印红.
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J]
.湿地科学,2003,1(1):68-72.
被引量:45
7
孔凡斌,陈建成.
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2-39.
被引量:53
8
杨海坤,蔡翔.
行政行为概念的考证分析和重新建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6.
被引量:24
9
何雪梅.
生态利益补偿的法制保障[J]
.社会科学研究,2014(1):91-95.
被引量:8
10
张文显.
法律责任论纲[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1(1):1-8.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28
1
陈锦其.
浙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意义和完善策略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6):17-22.
被引量:8
2
王丛霞.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功能定位研究[J]
.社科纵横,2009,24(1):30-32.
被引量:3
3
蒙光远.
高校生态环境付费机制模式探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1):138-140.
4
王丛霞.
探析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2):22-26.
被引量:2
5
汪慧玲,李兰兰.
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6):47-48.
6
宋建军,刘颖秋.
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09(9):41-46.
被引量:9
7
王朝才,石培荣,李兴文,赵全厚,刘薇,张立承,刘家庆,张效功,王振宇,陆成林,郑曦,李保春,张吕,马金书,朱红,陈辞,朱瑞东,樊登义,曹春生,于兵,郑亮,黄忠诚.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J]
.财会研究,2009(19):6-12.
被引量:1
8
袁朱.
我国湿地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
.发展研究,2009,26(12):40-42.
被引量:2
9
田艳丽.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171-174.
被引量:27
10
王丛霞.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社科纵横,2010,25(6):19-2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91
1
彭燕.
探析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正义问题[J]
.现代交际,2020(16):238-239.
2
胡西武,耿强艳.
基于Cite Space的中国相对贫困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2):56-64.
被引量:1
3
李向东.
京津冀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反思与重塑[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0):132-135.
被引量:1
4
肖楠.
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不足与完善建议[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5):11-12.
5
周升强,赵凯.
禁牧政策、资本禀赋与农牧民继续从事牧业生产意愿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0(1):42-48.
被引量:8
6
赵兵,邓玲.
和谐流域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路径[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1):1-4.
7
李静.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为例[J]
.草业科学,2015,32(6):1027-1032.
被引量:21
8
白爽,何晨曦,赵霞.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基于生产性补贴政策的实证分析[J]
.草业科学,2015,32(2):287-293.
被引量:32
9
常敏.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47-50.
被引量:14
10
刘晓蓉,周亮,李文苑.
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综述[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7(1):35-45.
被引量:2
1
谢佳.
对我国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的探索[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7-7.
2
颜羲.
山西将建立环境补偿金制度[J]
.市场周刊(新物流),2005(5):41-41.
3
李利军,刘增强,裴建国,李志勇.
焕发我国排污权制度的活力从哪入手?[J]
.环境经济,2013(7):29-31.
被引量:2
4
李连英,朱青,熊芳萍,马智胜.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09,29(7):25-26.
被引量:3
5
王佳男.
我国限制开发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几点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0(5):238-239.
6
李荣娟,孙友祥.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1(8):49-50.
被引量:4
7
何晴,张斌.
出口退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
.税务研究,2008(7):41-44.
被引量:7
8
张旭蕾.
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新途径:环境会计的再造[J]
.生态经济,2007,23(10):59-62.
被引量:4
9
刘世锦,张永生.
贫困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加快绿色发展的思考[J]
.新重庆,2015,0(8):3-4.
10
何其多.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大策略[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8(5):51-53.
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