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展产业集群与提升东北区域经济竞争力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产业集群具有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对推动东北区域经济振兴具有关键作用,但需要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
作者
王金萍
机构地区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6,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课题(20060306)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东北区域经济
竞争力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国家竞争优势》,华及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页.
被引量:2
2
马建会著..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4.
3
刘斌著..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91.
4
解天婵.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7):11-12.
被引量:1
5
刘春芝.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2):45-49.
被引量:33
6
张辉.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
.中国软科学,2003(1):70-74.
被引量:22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仇保兴.
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1):25-29.
被引量:101
2
青木昌彦 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被引量:142
3
约瑟夫·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3
4
埃弗雷斯·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被引量:3
5
James .M. Buchanan.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 [J].Economics, 1965, ( 32 ): 1-14.
被引量:1
6
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被引量:2
7
颜春友.
浙江特色产业区演变态势[J]
.浙江经济,2001(11):40-42.
被引量:2
8
张辉.
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1(8):92-97.
被引量:46
9
臧新.
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理论困惑和探索[J]
.生产力研究,2003(1):187-189.
被引量:36
10
周兵,蒲勇键.
产业集群的增长经济学解释[J]
.中国软科学,2003(5):119-121.
被引量:63
共引文献
247
1
芦红.
金融科技产业的地域性集群效应研究——基于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数的实证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161-165.
被引量:3
2
赵相忠,于欢,鲁红安.
论循环经济对产业集群的优化效应[J]
.生产力研究,2007(23):99-101.
3
邹滨.
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角色转换[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263-264.
被引量:2
4
徐元旦.
我国产业集群创新效能的瓶颈制约与制度安排[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7(7):26-32.
5
吕文广.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2):56-58.
被引量:3
6
张敏.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
.理论月刊,2009(10):149-152.
被引量:10
7
郭中华.
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探究[J]
.市场周刊,2009,22(8):22-23.
8
刘金钵,任荣明.
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J]
.纺织学报,2004,25(5):137-139.
被引量:16
9
杨静文.
“企业集群战略”的基点和要旨[J]
.生产力研究,2004(9):135-136.
被引量:2
10
刘娟,谢守祥.
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5):69-7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
1
刘洪举.
发展产业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选择[J]
.长白学刊,2007(5):103-104.
被引量:1
2
付晓东.
产业集群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布局调整[J]
.经济经纬,2007,24(5):69-72.
被引量:6
3
单洪颖,郭立夫.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东北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2):141-149.
被引量:8
4
王伟.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再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J]
.科技与管理,2008,10(2):84-86.
被引量:3
5
李靖宇,禹建奇.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现实论证[J]
.中国发展,2008,8(2):114-121.
被引量:1
6
朱馥萍.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7-9.
被引量:3
7
赵峰.
论产业集群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支持[J]
.经济纵横,2006(6S):68-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邹学慧.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3):47-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莹.
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个案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
.经济纵横,2010(7):101-106.
被引量:5
1
王秉军.
内蒙古电力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理论研究,1999(4):30-31.
2
李维新.
东北区域经济的合作与老工业基地振兴[J]
.商业研究,2006(5):158-159.
被引量:1
3
闫如恩.
推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05(3):33-34.
被引量:1
4
石倩.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品牌效应[J]
.科技资讯,2010,8(9):240-240.
5
董亚红.
对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4):172-173.
被引量:4
6
海关总署:长江经济带和广东实行通关一体化改革[J]
.中国对外贸易,2014(10):36-36.
被引量:1
7
刘任重,何明升,金代志.
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7-30.
被引量:1
8
高良谋,孙大鹏.
东北经济振兴的出路:市场化与再工业化[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18-27.
被引量:8
9
屈东林,修伟,王博.
自贸区,保税区的未来[J]
.东北之窗,2014,0(12):32-33.
10
李靖宇.
大连的腹地使命[J]
.东北之窗,2012(8):9-9.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