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林黛玉与苔丝的爱情悲剧因素——两位东西方女性情感的悲歌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黛玉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这两个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我们解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利于我们探寻东西方女性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坎坷历程。本文拟从她们爱情悲剧的因素和社会意义来探讨生活在传统意识下女性的崛起与悲歌。
作者
刘宝贵
机构地区
辽宁工业大学外语系
出处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爱情
林黛玉与苔丝
悲剧因素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0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1]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 VILL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2
[2]托马斯·哈代.苔丝[M].孙致礼,唐慧心,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3
[4]阿克曼.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M].常小梅,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4
孙莉娜.
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124-125.
被引量:14
5
梁巧娜.
论《苔丝》中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J]
.百色学院学报,2000,14(4):31-33.
被引量:3
6
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 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496.
7
[7]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8
吴宝平.
红楼女性悲剧初探[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44-44.
被引量:1
9
解少华.
浅谈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J]
.电影文学,2007(14):78-79.
被引量:7
10
杨星.
黛玉之美——《红楼梦》中黛玉形象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04-10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颜学军.
论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主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41-43.
被引量:10
2
朱鉴成.
拿什么拯救你——“兄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46-48.
被引量:3
3
(英)哈代(ThomasHardy)著,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0
1
余梅冰.
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浅析[J]
.文教资料,2008(9):22-24.
被引量:1
2
吴旭凌.
大自然之女的摧毁——苔丝悲剧的根源[J]
.长城,2011(6):166-167.
被引量:1
3
曹佳蕾,王新.
论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J]
.芒种,2012(20):142-143.
被引量:1
4
赵晓霞,孙耕梅.
性格就是命运——苔丝的性格造成她美丽的悲剧[J]
.大家,2010(15):42-42.
被引量:1
5
刘宝贵.
论《苔丝》中动物与植物的妙用[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49-52.
6
刘宝贵.
从苔丝之美解读苔丝悲剧的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62-64.
被引量:3
7
周志霞.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23-24.
被引量:1
8
王琳.
浅谈苔丝的悲剧[J]
.科教文汇,2009(23):246-246.
9
卞瑞晨.
从《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结构观其多层次人物关系[J]
.电影文学,2009(18):103-104.
被引量:1
10
聂磊.
解读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人生[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103-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1
1
戴峰.
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74-76.
被引量:7
2
彭有明,王文静.
从修辞格运用的角度来看林黛玉的性格特征[J]
.时代文学,2009(10):113-114.
被引量:1
3
熊俊然.
春恨秋悲皆自惹——林黛玉的悲剧意识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5):104-105.
被引量:2
4
王应龙.
从杜丽娘与林黛玉之差异看作家创作心态[J]
.电影评介,2008(23):110-111.
被引量:1
5
董莉萍.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探究[J]
.电影评介,2007(15):95-96.
被引量:2
6
范会洋.
浅谈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差异[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65-66.
被引量:1
7
郭杨波.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浅论[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1-32.
被引量:2
8
韩美娟.
安娜与林黛玉爱情悲剧产生原因之比较[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15(4):102-108.
被引量:2
9
李书鲤.
林黛玉与安娜——兼谈曹雪芹和托尔斯泰的妇女观[J]
.红楼梦学刊,1984(3):224-235.
被引量:1
10
黄春芳.
殊途同归——从黛玉和安娜的异同看两种不同文化心理积淀下的女性抗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3):46-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寇春华.
2001—2010年林黛玉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21-28.
被引量:1
2
杨穆龙.
林黛玉形象比较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15-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云飞.
女性主义视角下林黛玉的生命意识探微[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9):170-173.
2
苏萍.
潇湘千百话,花魂犹可思——林黛玉形象研究检讨[J]
.红楼梦学刊,2024(5):40-56.
1
李佳.
高贵之花静静绽放--浅谈黛玉与影视作品中苔丝的形象比较[J]
.北方文学(下),2016,0(6):94-94.
2
陈玲玲.
再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典性[J]
.电影文学,2007(4):50-52.
3
程树榛.
寸草难报三春晖——悼念我亲爱的母亲[J]
.人民文学,2007(5):99-109.
4
苏燕飞.
一个女教师的坎坷历程(上下集)[J]
.电影文学,2015(3):174-192.
5
白丽君.
一个俄罗斯新女性的崛起[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6):83-84.
6
赵林娟.
女权意识的崛起——解读《紫色》[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3-84.
7
周夏莹.
易中天:意气书生与情怀学者[J]
.厦门文学,2005(9):58-60.
8
刘家男.
十九世纪俄罗斯女性的崛起 ——《奥勃洛摩夫》中"多余人"及其身边女性形象的比较[J]
.北方文学(下),2016,0(5):91-92.
9
向兰.
从格温的《颁奖》看女性的崛起[J]
.飞天,2010(6):71-73.
10
何小香,袁媛.
菲茨杰拉德与劳伦斯的现代女性比较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4-155.
被引量: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