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英汉称谓语的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称谓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作展开话题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策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英汉称谓语的差异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
甄倩
李茹
机构地区
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
石家庄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9-140,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称谓语
文化差异
英语
汉语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陈治安,彭宣维.
人称指示语研究[J]
.外国语,1994,17(3):28-34.
被引量:107
2
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32.
共引文献
106
1
林忠,秦豆.
当代儿童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交互主观性——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为例[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08-126.
2
干诚.
美剧中自称语的使用与人物关系刻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8):105-106.
3
鞠玉梅.
基于伯克“同一”理论的人称指示语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1-5.
被引量:6
4
左进.
称呼语·人物的社会面目·翻译——以小说《色·戒》汉英文本对话中的称呼语为例[J]
.作家,2008,0(22):209-211.
5
林有苗.
也谈英语表语分句的因与果[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65-69.
6
薛文博.
从顺应论角度阐释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3):155-156.
7
董岩,舒奇志.
英汉称谓语的文化隐喻[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128-132.
被引量:5
8
徐学平.
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
.外国语言文学,2005,22(2):91-95.
被引量:25
9
张洪超,刘昌华.
从人称指示的非常规用法反观人称指示的常规用法[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3):55-58.
被引量:4
10
曹瑛.
小议《阿Q正传》的人物形象塑造[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60-62.
1
江琼,倪勤丰.
浅谈疑问句在句群中的作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10):165-166.
2
肖巧玲.
浅议英汉称谓语所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83-85.
被引量:25
3
董强.
结束语:在“贴近”中展开话题[J]
.军事记者,2001(9):15-15.
4
王丽.
译海拾“笑”[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6-7.
被引量:1
5
郭万红.
称谓语的“二维”语用及英汉互译[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44-48.
被引量:1
6
李泽刚.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差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310-311.
被引量:2
7
张君.
由英汉称谓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323-324.
8
与外国人聊天的禁忌[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6,0(1):36-37.
9
张良斌.
恩施方言与普通话声母j、q、x的对比研究[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23-24.
被引量:2
10
陈桂芝.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8):95-97.
被引量: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