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4,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二级参考文献29
-
1谢遐龄.戴震哲学之二三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4):49-54. 被引量:2
-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 被引量:39
-
3朱熹 黎清德编.《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375页,第2375页. 被引量:9
-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1页. 被引量:38
-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被引量:52
-
6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第20页. 被引量:30
-
7.《二程集》[M].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07页. 被引量:81
-
8戴震.《孟子字义凌证》卷下[A]..《戴震全书》第六册[C].黄山书社,1995年.第216页. 被引量:1
-
9.《语类》卷一[M].,.第2、4页. 被引量:2
-
10.《戴震全书》第六册[M].黄山书社,1995年..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4
-
1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5):140-162. 被引量:100
-
2李三谋.近代中国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历程[J].河北学刊,1986,6(3):76-80. 被引量:3
-
3方同义.儒家道势关系论[J].孔子研究,1993(1):27-32. 被引量:8
-
4何中华.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1994(11):30-34. 被引量:20
-
5陈占安,赵为民,潘成鑫,张晓娟.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1):60-65. 被引量:45
-
6刘军宁.精神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J].南风窗,2010(19):43-45. 被引量:13
-
7于涛.道德建设必须发挥国家强制力量的作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996,0(Z1):25-29. 被引量:1
-
8黄世瑞.儒家文化与科学技术[J].孔子研究,2000(6):17-26. 被引量:7
-
9公羽.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东岳论丛,2000,21(6):138-140. 被引量:4
-
10宫敬才.物质本体论面对的五大难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1(1):35-37. 被引量:7
-
1汤剑波.普遍性、强制性和自律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及现代意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5):107-113. 被引量:1
-
2陈丛兰.浅析道德普遍性的两个问题[J].学理论,2010(33):72-73.
-
3黄勉勉.论道德真理何以可能[J].理论观察,2010(2):29-30.
-
4胡真圣.全球化中的伦理共识[J].理论月刊,2002(10):70-71. 被引量:1
-
5赵妍妍.群体选择理论与道德的普遍性[J].道德与文明,2011(6):123-129.
-
6朱实.中国无神论学会在京召开学术年会研讨公民道德建设课题[J].科学与无神论,2005(2).
-
7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后现代”[J].新华文摘,2009(7):160-160.
-
8魏英敏.如何认识普世伦理——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关系[J].伦理学研究,2003(3):18-22. 被引量:2
-
9姚大志.反思平衡与道德哲学的方法[J].学术月刊,2011,43(2):48-55. 被引量:4
-
10谢行宽.哈贝马斯对康德伦理思想的继承和超越[J].肇庆学院学报,2005,26(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