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被引量:26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4-13,共10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共引文献18
-
1钟义荣,张慎.朦胧诗论争与“新时期”诗论观念的转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0(3):303-314. 被引量:1
-
2汤学智.文学研究的生命视角——兼谈新时期文学生命历程及其得失[J].文艺评论,2008(6):16-32. 被引量:1
-
3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
4程光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现代派文学”[J].文艺研究,2006(7):27-37. 被引量:10
-
5谢冕.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J].文艺争鸣,2007(10):59-73. 被引量:6
-
6程光炜.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55-64. 被引量:3
-
7金理,陈思和.思潮与争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纯文学的反思——《中国新文学大系(1977—2000年)·文学理论卷》导言之一[J].南方文坛,2009(4):16-22. 被引量:3
-
8程光炜.当代文学60年通说[J].文艺争鸣,2009(10):6-29. 被引量:10
-
9牛殿庆.大棒当头:1980诗歌论争——兼评《诗刊》1980年10月号诗论[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23-27.
-
10徐国源.朦胧诗的“传统”继承与新诗危机[J].文艺理论研究,2016(3):142-14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44
-
1卢桢.作为新诗理论史形象的《诗探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4):357-365. 被引量:1
-
2韩东.文人的敌意[J].作家,2000(10):6-7. 被引量:1
-
3陈超.对有效性和活力的追寻[J].黄河文学,2008(5):32-33. 被引量:2
-
4张弘.《诗刊》:诗人恩怨催人老[J].北方音乐,2006,26(9):24-25. 被引量:2
-
5陈仲义.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与吕进先生商榷[J].南方文坛,2003(2):44-49. 被引量:7
-
6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
7程光炜.“四次文代会”与1979年的多重接受[J].花城,2008(1):192-201. 被引量:12
-
8宋耀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过程[J].文学评论,1986(1):33-40. 被引量:30
-
9谢冕.断裂与倾斜:蜕变期的投影——论新诗潮[J].文学评论,1985(5):43-51. 被引量:31
-
10彭放.现实主义与现代派[J].文艺评论,1985(2):40-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6
-
1程颖.论新时期朦胧诗论争中“自我”话语的生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6):86-89.
-
2蔡岩峣.“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J].文艺争鸣,2022(7):38-44.
-
3白亮.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与“新时期文学”叙述——以《人啊,人!》“后记”为中心[J].长城,2011(5):172-181.
-
4白亮.“私人情感”与“道义承担”之间的裂隙--由遇罗锦的“童话”看新时期之初作家身份及其功能[J].南方文坛,2008(3):60-67. 被引量:6
-
5何言宏.“诗歌标准”的焦虑及其他——诗歌研究与诗歌批评[J].当代作家评论,2008(5):40-43. 被引量:2
-
6蒋志权.以先锋的姿态走在批判的道路上——浅析《有关大雁塔》[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14-18. 被引量:1
-
7程光炜.文学研究的“参照性”问题[J].现代中文学刊,2010(5):28-34. 被引量:2
-
8梁艳.朦胧诗、新诗潮与“今天派”:一段文学史的三种叙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119-123. 被引量:6
-
9赵永刚.朦胧诗的接受限度与先锋的宿命——以舒婷为中心的考察[J].齐鲁学刊,2011(3):148-151. 被引量:1
-
10蒋登科.“重庆诗歌讨论会”及其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5):116-1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孙桂荣.遇罗锦“实话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女性个人化叙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387-398.
-
2程颖.论新时期朦胧诗论争中“自我”话语的生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6):86-89.
-
3程光炜.如何理解“先锋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9(2):4-19. 被引量:40
-
4程光炜.当代文学60年通说[J].文艺争鸣,2009(10):6-29. 被引量:10
-
5程光炜.文学研究的“参照性”问题[J].现代中文学刊,2010(5):28-34. 被引量:2
-
6胡友峰,李修.《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J].当代文坛,2014(4):121-129. 被引量:3
-
7杨金彪.“标准”与“身份”:世纪之初新诗“合法性”的双重焦虑[J].文艺评论,2015(5):38-42.
-
8万水,包妍.作为策略的“现代主义”——对1980年代诗歌“崛起派”话语的重审与反思[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3):87-92.
-
9程光炜.怎样研究新时期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18(5):40-50. 被引量:9
-
10黄丹蕾,王沛婧.肢解英雄——试析韩东《有关大雁塔》反传统思维的得失[J].青年时代,2016,0(19):31-31.
-
1陈秀仪.临时天文大课堂[J].少年文艺(上海),2011(7):180-180.
-
2李放鸣.写字大课堂[J].课堂内外(低年级版)(小学版D版),2016,0(6):26-26.
-
3程光炜.人大课堂与八十年代文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1-1.
-
4其他类[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7,0(1):45-45.
-
5左佳.回眸朦胧诗[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9):42-43.
-
6李筱翎.论“朦胧诗”论争中的舒婷诗歌批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8):28-33.
-
7许永宁,王东海.“编者按”的姿态与朦胧诗论争[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65-68.
-
8杨淑萍.多维视野中的现代汉语诗歌批评[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3):34-35.
-
9司真真.朦胧诗论争中的小插曲与大智慧——论艾青与朦胧诗论争[J].理论月刊,2013(4):57-60.
-
10李润霞.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重评“朦胧诗论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178-202.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