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避讳与河南地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避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传统陋习,由于避讳,古代的许多地名经常被更改。河南一些市县的名称就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
暴希明
机构地区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避讳
河南
地名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6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223
2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3..
被引量:1
3
顾祖禹.续修四库全书·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4
欧阳忞.四库全书·舆地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5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上海:上海书店,1983.101.
被引量:33
6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被引量:40
7
张廷玉..明史11[M].北京:中华书局,1974:3197-3502.
8
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被引量:178
9
乐史.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10
范晔著..后汉书 12[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65:143.
共引文献
468
1
吴孔明.
唐代西南麻类作物及其分布特点研究[J]
.中国麻业,2004,26(4):198-202.
2
赵俊波.
论晚唐律赋三大家的咏史怀古之作——兼论闽地律赋创作兴盛的原因[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61-65.
被引量:2
3
杨小平.
《后汉书》词语考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389-391.
4
徐麟.
《黄帝内经太素》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刍议[J]
.中医文献杂志,2005,23(1):9-11.
被引量:3
5
王星光,彭勇.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J]
.史学月刊,2002(9):29-35.
被引量:12
6
陈悦新.
中心文化对须弥山北朝洞窟的影响[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11.
被引量:4
7
盛险峰.
虚文政策与五代时弊的扭转[J]
.北方论丛,2005(2):80-84.
被引量:1
8
李胜.
《曾巩传》史实系年疏漏拾零[J]
.社会科学家,2005,20(2):183-184.
9
周晓薇.
古代典籍中的龙王及其文化寓意[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87-94.
被引量:11
10
杜文玉.
五代起居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102-11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
1
黄家教.
地名的研究和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0(1):118-121.
被引量:10
2
刘向政.
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J]
.船山学刊,2006(2):219-221.
被引量:4
3
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导言》,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
被引量:1
4
《沈丘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被引量:1
5
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被引量:1
6
孙科虎、李汝雯:《中国地名学史》,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被引量:1
7
王洪瑞.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J]
.中国地方志,2009(7):53-60.
被引量:12
8
邓慧蓉.
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J]
.学术交流,2003(12):138-141.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
1
李琦.
河南地名用语的文化内涵[J]
.新闻爱好者,2011(2):75-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阿妮柯孜·阿卜杜瓦柯.
浅谈地名的命名特点及翻译方法——以喀什市地名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5,0(9):105-106.
2
赵伟华.
文化视角下的河南地名[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4):110-112.
被引量:1
1
杜红亮.
黄河视阈中的河南地名及其水文化[J]
.郑州师范教育,2013,2(1):74-76.
被引量:2
2
贺超.
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45-148.
被引量:26
3
朱熹,文禹.
春日[J]
.素质教育博览(小学低年级版),2009(3):36-39.
4
陈晔.
试论武则天的文化修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107-110.
5
胡泉雨.
朱熹与徽州文化[J]
.青年文学家,2009,0(2):61-62.
被引量:1
6
潘慧生 ,刘瑞芝 .
关于五台山地区婚丧礼俗的思考——以永丰庄为例[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8-30.
7
步近智.
18~19世纪中韩华夷观的变革对中韩两国的影响[J]
.当代韩国,2001(3):74-80.
被引量:1
8
苗威.
华夷观的嬗变对朝鲜王朝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J]
.东疆学刊,2002,19(3):67-71.
被引量:4
9
熊艳娥.
“吴江三高”与隐逸文化[J]
.贵州社会科学,2015(9):84-89.
被引量:1
10
行业祖师爷[J]
.优越生活,1995(6):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