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20,共6页
Economic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3
-
1熊楚熊.我国可转换债券实践及其规范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4(4):39-46. 被引量:5
-
2吕益民,中国证券报,1997年 被引量:1
-
3马忠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实务,1996年 被引量:1
-
4曹凤歧,证券投资学,1995年 被引量:1
-
5熊楚熊,深圳大学学报,1997年,4期,39页 被引量:1
-
6张陶伟.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郑州:华夏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7程兴华,汪良忠.论可转换债券运作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J].投资研究,1998(4):19-22. 被引量:3
-
8李学伟,李志毅.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设计与融资决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8(7):74-77. 被引量:4
-
9可转换债券:国企筹资新渠道[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9(1):42-45. 被引量:1
-
10施锡铨,刘立喜.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的评价[J].当代财经,1999(3):28-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6
-
1柴君婷.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4):47-51. 被引量:1
-
2李学伟,李志毅.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设计与融资决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8(7):74-77. 被引量:4
-
3柯大钢,陈军,李永宏.可转换债券的资金成本分析[J].预测,1999,18(5):72-73. 被引量:3
-
4熊维平,朱宁.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几点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0(12):46-48. 被引量:1
-
5赵树青.可转换债券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分析[J].商业研究,2001(3):7-9. 被引量:2
-
6杨大楷,杜新乐,刘庆生.浅论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及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1,9(4):7-15.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黄申.可转换公司债的风险 ——以债券持有人为视角[J].楚天法治,2019,0(15):109-110.
-
2郭世辉,柴君婷.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2):51-53. 被引量:4
-
3张国永,田金信,徐凯.信用风险下基于Black-Scholes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289-293. 被引量:9
-
4陈方,任声策,王云.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在融资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科学,1999,15(4):12-14.
-
5李励.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述评[J].南方经济,2005,34(3):77-80.
-
6柯大钢,陈军,李永宏.可转换债券发行条件设计的技术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39-41. 被引量:1
-
7汪大彬,苏伟豪,张华瑛.浅析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评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B09):115-116.
-
8王新哲,周荣喜.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J].管理科学,2006,19(2):78-82. 被引量:7
-
9柴君婷.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4):47-51. 被引量:1
-
10韩立岩,牟晖,王颖.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4):81-87. 被引量:7
-
1刘兴亚.宏观审慎政策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J].金融纵横,2011(6):3-7. 被引量:1
-
2韩继云.宏观管理政策与扩大内需[J].国内外经济管理,1999(9):5-10.
-
3高爱武.汇制改革后外汇资金流向变化的分析与研究[J].金融纵横,2005(12):52-54.
-
4麻东昱.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 被引量:2
-
5邓岩,丛继青.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J].山东经济,2004,20(1):30-32. 被引量:11
-
6张俊喜,王晓坤,夏乐.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政策与策略[J].金融研究,2006(8):1-19. 被引量:36
-
7谢康,赵蓓文.跨国公司在利用外资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2003(9):36-40.
-
8姜志强.从市场特征看我国保险业宏观管理政策的制定原则与要点[J].保险研究,1992(4):1-2.
-
9贾海,罗国三.工业化前期中外投资宏观管理政策的比较与借鉴[J].投资研究,1996,15(9):1-6.
-
10俞其锐.台湾当局加强对外引资与投资的政策与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1995(3):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