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至商代的植物和人类 被引量:2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澳联合考古队在伊洛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26个遗址发现炭化植物遗存,年代从公元前6千纪至前1300年(树轮校正年代)。这些植物遗存记录了华北地区作物、野草和其他植物的漫长历史,它也证明作为考古调查一部分的土样采集和浮选的成效。作物遗存的10个加速器质谱测年(AMS)数据有助于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历史的评估。粟(Setaria italica subsp.italica)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种植,在随后的至少四千年里是主要的栽培作物。黍(Panicum milliaceum)的重要性则一直不很显著。水稻(Oryza sativa)在公元前3000年(校正年代)左右出现,但它显然不是一种重要的本地作物。小麦在公元前1600~1300年(校正年代)间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栽培作物。草随时代变化,多一年生草类,某些草类可能是家养动物的饲料。以粟、小麦和豆类等旱地作物种植为主,辅以少数水稻栽培的华北农业传统,因此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600-1300年前的早商时代。"上面的话,原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它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都说明白了,我把它抄写在这里,以为读者导引。
出处 《南方文物》 2008年第1期141-148,130,共9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郭文韬.试论中国栽培大豆起源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15(4):326-333. 被引量:20
  • 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洛阳皂角树 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6.
  • 3Anne P. Underhill. Current issues in Chinese Neolithic archaeology[J] 1997,Journal of World Prehistory(2):103~16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

  • 1徐豹,郑惠玉,路琴华,赵述文,邹淑华,胡志昂.大豆起源地的三个新论据[J]大豆科学,1986(02). 被引量:1
  • 2吕世霖.关于我国栽培大豆原产地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78(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373

引证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1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