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三结合”学术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中心,采取“三结合”学术团队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既是对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又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思考。
作者
魏世忠
龙锐
机构地区
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7年第12期7-8,共2页
Henan Education
关键词
科研育人
团队模式
研究生
培养质量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韩水法.
甄陶还是镀金?[J]
.读书,2006(6):3-12.
被引量:23
2
潘文利.
从育人的角度论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来自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思想的启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45-48.
被引量:10
3
柯文秀.
科研育人:高等教育的必要环节[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3):123-124.
被引量:5
4
童夏敏.
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87-8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刘传德.
洪堡的高教改革理论与现代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13(3):108-110.
被引量:2
2
郭兴明,陈欣.
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力度 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104-105.
被引量:3
3
崔运武.
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与科研[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2,0(18):0-0.
被引量:6
4
肖海涛.
大学理想演变的历史轨迹[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1):104-108.
被引量:32
5
金秀芳.
洪堡人文主义理想在德国大学中的体现[J]
.德国研究,2001,16(1):64-68.
被引量:17
6
刘宝存.
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1):63-69.
被引量:98
7
穆桂斌,董靖涛.
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德国大学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化[J]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3):51-53.
被引量:9
8
秦启轩,施帮华.
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协调[J]
.煤炭高等教育,2002,20(4):112-114.
被引量:11
9
张德玲.
关于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思考[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9(1):53-5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5
1
周子勇.
高校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科学性浅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29-132.
被引量:8
2
桂南岭.
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3):131-133.
被引量:5
3
吴梅兴.
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谈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377-379.
被引量:13
4
曹十芙,周清明.
构建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作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68-70.
被引量:2
5
常艳芳,王可刚.
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2):45-49.
被引量:3
6
范冬萍.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14.
被引量:8
7
王林义.
重建高校教学与科研统一观[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34-136.
被引量:2
8
韩秋莹.
教学与科研统一观的重释[J]
.继续教育研究,2007(6):160-161.
被引量:3
9
刘道玉.
中国研究生教育必须大力整顿和改革[J]
.高教探索,2008(1):9-13.
被引量:25
10
周永昌.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1):240-24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9
1
薛静,陈洪根.
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管理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32-34.
被引量:14
2
席海峰,李方伟.
研究生科研团队的管理[J]
.科学咨询,2008(11):47-47.
被引量:9
3
魏玉梅,豆永杰.
高校创新性研究生科研团队管理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09(6):69-71.
被引量:5
4
徐伟,陈光辉,曾玉,张文新.
关系研究的新取向:社会网络分析[J]
.心理科学,2011,34(2):499-504.
被引量:29
5
刘素霞.
“团队式”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2012(25):28-29.
被引量:2
6
应义斌,傅霞萍.
依托实质性学术团队,转变研究生培养模式[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84-87.
被引量:2
7
王自强,刘迅,刘阳婵.
论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的打造[J]
.考试周刊,2014(25):164-165.
被引量:3
8
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
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259-267.
被引量:33
9
范建刚.
培育能力互补型学术团队 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生与导师协同进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9):10-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王剑,赵鑫,宋平,刘庆刚.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生学术团队建设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5):13-21.
1
高志芳.
导师团队模式下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3-114.
被引量:12
2
李雪梅.
论“团队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7):261-262.
3
康静,郭学玲.
基于成员多元化教学团队模式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2013(9):40-40.
被引量:1
4
岳国峰.
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401-402.
被引量:9
5
陈连军,黄美荣.
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22-23.
被引量:2
6
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农以宁.
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
被引量:43
7
熊晶晶,张泽洪,马洪君.
团队模式在医学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833-835.
8
柯文秀.
科研育人:高等教育的必要环节[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3):123-124.
被引量:5
9
邵磊.
“五育人”机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
.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0(2):110-112.
被引量:3
10
陈启智.
科研育人与研究生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5):5-7.
被引量:2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