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5,共9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胡英.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1,25(6):9-15. 被引量:30
-
2乔晓春.从“五普”数据分析城市外来人口状况[J].社会学研究,2003(1):87-94. 被引量:37
-
3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28(6):49-55. 被引量:73
-
4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31(2):30-40. 被引量:172
-
5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J].城市规划,2004,28(8):33-42. 被引量:35
-
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011.
-
7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30(4):70-76. 被引量:100
-
8周皓,梁在.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30(3):61-69. 被引量:37
-
9马戎,王晓丽,方军雄,韩亚萍.新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J].西北民族研究,2005(3):5-42.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36
-
1朱宝树.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滞留与更替——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研究,1997,21(5):1-5. 被引量:23
-
2谢康.我国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状况[J].人口研究,1997,21(5):54-58. 被引量:9
-
3周一星,孙樱.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2(1):21-27. 被引量:13
-
4许学强.我国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和预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3):40-49. 被引量:53
-
5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28(6):49-55. 被引量:73
-
6张呈琮.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研究,2005,29(1):74-79. 被引量:33
-
7朱宝树.我国城镇劳动力构成的“农村化”现象和问题思考[J].人口研究,2001,25(1):2-8. 被引量:9
-
8张红宇,石玲(整理),张蓉蓉(整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J].人口研究,2005,29(6):43-45. 被引量:7
-
9张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J].人口研究,2006,30(5):82-86. 被引量:3
-
10新农村建设:“迁出去”和“引回来”——背景[J].人口研究,2006,30(5):32-3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463
-
1庄曦,周粟伊.随迁的孩子与虚拟的社区:流动青少年的虚拟社区感及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19-39.
-
2佟春霞.流动与民族身份意识——以湖南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20(2).
-
3木永跃.流动人口社会风险治理:理论与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2):91-101. 被引量:8
-
4骆祚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镇新增贫困人口问题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4):46-51. 被引量:14
-
5徐来荣,沈鹏,陆怀初,周廉胜,陈懿,周碧波,马寅,肖伟飞.宁波市鄞州区流动人口输入性疾病血清学主动监测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44-48. 被引量:2
-
6池上新.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机制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5):44-50. 被引量:2
-
7檀学文.稳定城市化——一个人口迁移角度的城市化质量概念[J].中国农村观察,2012(1):2-12. 被引量:48
-
8陈江生,连晋姣.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57-62. 被引量:4
-
9季晓晨.刍议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大众商务,2010(16):256-256. 被引量:1
-
10严新明,陈华.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时空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2(2):53-57.
同被引文献464
-
1段成荣,赵畅,吕利丹.中国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变动特征(2000—2015)[J].人口与经济,2020(1):89-99. 被引量:43
-
2彭勃.国家权力与城市空间: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变革[J].社会科学,2006(9):74-81. 被引量:67
-
3童玉芬.关于人口对环境作用机制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7(1):1-4. 被引量:8
-
4陈友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2):60-65. 被引量:11
-
5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人口与经济,2007(2):6-12. 被引量:54
-
6刘素华,韩春民,王龙.全球化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及走势透析[J].人口与经济,2007(2):30-34. 被引量:11
-
7刘娟.中国省际间人力资本流动原因的隐变量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2):35-39. 被引量:7
-
8孙健,孙启文,孙嘉琦.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3):13-18. 被引量:61
-
9李垣明,刘立新.用总和指标测量人力资本方法初探[J].人口与经济,2007(3):38-42. 被引量:9
-
10郎永清.人口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7(4):1-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28
-
1陆杰华,肖周燕,顾林枝.2007: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和评述[J].人口研究,2008,32(3):88-96. 被引量:2
-
2任焰,梁宏.资本主导与社会主导——“珠三角”农民工居住状况分析[J].人口研究,2009,33(2):92-101. 被引量:39
-
3胡伟艳,张安录,渠丽萍.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04-110. 被引量:23
-
4段晶晶,李同升.陕西省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2):327-331. 被引量:5
-
5郑立新,伍园园,黄江涛,张清建.广东流动人口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人口,2012,27(1):10-16. 被引量:9
-
6王国霞,秦志琴,程丽琳.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城市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2,32(3):273-281. 被引量:43
-
7杨舸.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4):29-35. 被引量:9
-
8李爱民.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4):80-91. 被引量:122
-
9李斌.农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基于工作状态研究的分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30(4):25-39. 被引量:3
-
10陆丰刚,陈寅平.市场化进程加速了人口流动吗?——人口流动的市场化陷阱[J].人口与发展,2019,25(1):2-1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599
-
1张伟丽,晏晶晶,聂桂博.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21(2):76-87. 被引量:38
-
2赵哲,谭建立.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5):24-36. 被引量:11
-
3余文鑫,陈心颖.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渡性特征、困境与路径突破[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3(5):11-18.
-
4王贵东,杨德林.“互联网+交通物流”与人口城镇化:基于“两新一重”融合模型[J].经济学报,2021,8(1):129-158. 被引量:10
-
5李亭亭,颜俊.基于地统计的安徽省乡镇尺度人口分布特征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6):45-48.
-
6木永跃.流动人口社会风险治理:理论与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2):91-101. 被引量:8
-
7房逸靖.市场化、要素流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市场瞭望,2023(17):22-26.
-
8苗珊珊,侯小燚.人口密集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1):262-264. 被引量:1
-
9梁增贤,陈颖欢.退休移民的流动模式与社会融入研究——以珠海为例[J].旅游学刊,2021(2):27-39. 被引量:6
-
10张明宇,撒凯悦,沈君.21世纪以来城市群视角下国际人口学领域文献计量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22(1):283-297.
-
1刘铮,周英峰.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55个[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11):61-61.
-
2李韶辉.我国城市数量达655个[J].党政干部文摘,2008(12). 被引量:2
-
3119个城市人口超100万[J].中国劳福事业,2008(12):41-41.
-
4胡佳佳,王江.安徽省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地理,2016,0(3X):44-44.
-
5项慧锦.探讨加强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6):28-29.
-
6黄润龙.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西北人口,2006,27(2):15-18. 被引量:8
-
7数字与人[J].新经济,2011(5):6-6.
-
8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促进统计生产力发展[J].安徽省情省力,2009(4):29-30.
-
9罗正富,李文碧.四川少数民族的构成、人口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13-15. 被引量:3
-
10李靖中.蓟县人口分布特征[J].统计科学与实践(天津),2007(4):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