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常生活的文艺学如何可能?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界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的论争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论争指向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的价值评判,在产生了相当影响的同时,也因为讨论者在观念、立场上的不同而引发了不少争议。然而,在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中,由于发言者过分注意了持论者的价值立场与倾向性,反而对论争所反映出来的在知识结构与学科转向方面的意义关注不足,
作者
李震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文艺学
日常生活
社会科学理论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化实践
当代中国
价值评判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生活”概念、生活转型、日常生活的文艺学——编者小识[J]
.文艺争鸣,2003(6):34-35.
被引量:3
2
[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页.第212页.第257-258页.
被引量:17
3
[美]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2页.
被引量:32
4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
被引量:4
5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被引量:19
6
“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贾樟柯.《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南方周末》,2001年2月15日.
被引量:1
7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22页.
被引量:67
8
Jonathan Culler.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3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30
1
欧阳友权.
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
.文艺研究,2002(5):74-82.
被引量:32
2
邓晓成.
文学泛化及其文体意义[J]
.当代文坛,2005(1):20-23.
被引量:9
3
吕乐平.
电视剧日常生活叙事的社会文化价值[J]
.当代电影,2005(1):42-45.
被引量:9
4
张杰.
信息革命对经典艺术的召唤[J]
.文艺研究,2002(1):22-26.
被引量:1
5
陈青.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论[J]
.体育文化导刊,2002(2):30-32.
被引量:29
6
王晓丽.
中国语境中的“生活世界”[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89-94.
被引量:4
7
姜延军.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忧患”范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279-281.
被引量:1
8
朱萍.
中西古典文学中的疯癫形象[J]
.中国比较文学,2005(4):124-152.
被引量:14
9
舒也.
审美自觉三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3-49.
10
王浩.
Ts·达木丁苏伦与蒙古族文学关系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4):151-157.
被引量:1
1
夏静.
“首届全国文艺学高峰论坛”综述[J]
.文艺研究,2010(1):157-158.
2
李震.
中国“新现代性”语境中的文艺学问题——以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为核心[J]
.文艺争鸣,2009(11):6-12.
被引量:3
3
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影视文化价值观的传播[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12):52-55.
被引量:10
4
万水.
近年来文艺学有关“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讨论综述[J]
.文艺争鸣,2009(3):41-46.
被引量:9
5
马骁远.
梳理与关切中国文艺学的公共性建设——评陶东风等著《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7):114-118.
6
计文君.
此岸芦苇[J]
.中国作家(文学版),2010(6):4-44.
7
唐代兴.
反思·批判·启蒙:中国文艺学建构的清基之思[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11):122-124.
8
李庆林.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一种基于传播的理解[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116-119.
被引量:1
9
章辉.
过渡时期的文学理论——评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8):37-42.
被引量:10
10
孙诚,赵喜红.
档案资政如何可能——以辽宁本溪市为例[J]
.中国档案,2010(3):18-19.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