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日常生活的文艺学如何可能?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界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的论争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论争指向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的价值评判,在产生了相当影响的同时,也因为讨论者在观念、立场上的不同而引发了不少争议。然而,在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中,由于发言者过分注意了持论者的价值立场与倾向性,反而对论争所反映出来的在知识结构与学科转向方面的意义关注不足,
作者 李震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38,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生活”概念、生活转型、日常生活的文艺学——编者小识[J].文艺争鸣,2003(6):34-35. 被引量:3
  • 2[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页.第212页.第257-258页. 被引量:17
  • 3[美]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2页. 被引量:32
  • 4[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 被引量:4
  • 5[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被引量:19
  • 6“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贾樟柯.《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南方周末》,2001年2月15日. 被引量:1
  • 7[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22页. 被引量:67
  • 8Jonathan Culler.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3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