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传统科技知识保护客体的可确定性——以民族传统手工造纸术为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传统手工造纸术为主要分析对象,借用现代专利制度中的"区分技术"的分析思路,论证传统科技知识的分层隶属结构,以此证明传统科技知识保护的具体客体的外延和内涵是可确定的,彼此是可区分的。
作者
蒋鸣湄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
出处
《市场论坛》
2007年第10期93-94,84,共3页
Market Forum
关键词
传统知识保护
传统科技知识
客体特征
分层隶属结构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李晓岑,朱霞.
关于亚洲传统造纸的发源地问题[J]
.云南社会科学,2001(6):61-65.
被引量:7
2
覃尚文,陈国清主编..壮族科学技术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6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晓岑.
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巴次大陆的路线[J]
.历史研究,1992(2):130-133.
被引量:6
2
黄盛璋.
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巴次大陆的时间和路线问题[J]
.历史研究,1980(1):113-133.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6
1
蒋鸣湄.
论传统科技知识保护与专利制度的关系——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发生的个案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22(4):85-89.
被引量:3
2
李晓岑.
早期古纸的初步考察与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59-63.
被引量:14
3
李晓岑.
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3(5):76-82.
被引量:28
4
蒋鸣湄.
传统知识国内法保护议题下客体判定问题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139-144.
被引量:2
5
杨卫泽,袁首乾,廖声熙.
云南少数民族利用构树皮手工造纸现状调查[J]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78-81.
被引量:3
6
孙海梦,王建超.
自然与社会生态视域下的芒团手工造纸技艺[J]
.民艺,2021(2):93-9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梁跃.
“变脸”能否随意变?──浅谈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绝技的立法保护[J]
.中外文化交流,2002(2):5-7.
被引量:4
2
冯晓青,冯晔.
试论著作权法中作品独创性的界定[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9,7(5):35-39.
被引量:60
3
王启梁.
法律是什么?——一个安排秩序的分类体系[J]
.现代法学,2004,26(4):96-103.
被引量:32
4
张力.
论民间戏曲艺术中“绝技”的法律保护——以川剧“变脸”绝技外传事件为线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54-58.
被引量:1
5
吴跃平.
技术传统与技术哲学视界[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3):52-56.
被引量:2
6
吴跃平.
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3-97.
被引量:3
7
王太平.
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兼论商标权和商标侵权的实质[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22-26.
被引量:28
8
李军.一种纳西东巴纸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540092.
被引量:1
9
李军.一种手工制作东巴纸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648341.
被引量:1
10
熊莹,李杨,李念秋.
传统知识的概念考辨——兼析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217-2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蒋鸣湄.
论传统科技知识保护与专利制度的关系——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发生的个案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22(4):85-89.
被引量:3
2
蒋鸣湄.
海上丝绸之路清真饮食文化标记保护问题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2016,31(12):16-21.
3
张嘉荣.
知识产权视角下的民间文学艺术——概念重构与保护范围界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8):58-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蒋鸣湄.
传统族群知识利益流失轨迹分析——兼论搭建传统知识利益协调机制之正当性[J]
.广西社会科学,2012(6):81-84.
被引量:2
2
李丽梅.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路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1):99-103.
被引量:2
3
彭光明,邓楠,杨莉英.
制度风险的法律维度: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52-58.
4
尚海涛.
论传统知识的习惯法保护[J]
.民间法,2014,16(2):331-347.
被引量:2
1
胡卓英.
对非法行医客观要件的认识[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0):52-53.
2
王志祥,曹慧.
杀人后谎称被害人被绑架而索财的行为如何定罪[J]
.中国检察官,2012(6):14-16.
3
吴占英.
论妨害作证罪的客体特征与客观特征[J]
.理论界,2005(12):116-117.
被引量:4
4
张建成.
漫谈新闻侵权[J]
.新闻爱好者,2009(7):18-19.
被引量:1
5
王建基.
老军垦上讲台[J]
.兵团工运,2010(3):25-25.
6
闫月岭.
中国古代宦官探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6):121-124.
7
覃志军,徐立.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构成特征[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41-44.
被引量:8
8
郑敬蓉.
论知识产品的权利客体特征[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4):51-55.
9
张惠芳.
论假冒注册商标罪[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4):78-81.
10
李江贞.
试论走私犯罪的认定[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23-24.
市场论坛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