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77-183,共7页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费孝通著..行行重行行 乡镇发展论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641.
同被引文献24
-
1马奇志.保护与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甘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1-45. 被引量:7
-
2张掖市社科联课题组,田自成,张兴隆,安永香.裕固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状况考察报告[J].社科纵横,2008,23(7):98-102. 被引量:5
-
3徐君.割舍与依恋——西藏及其他藏区扶贫移民村考察[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12-19. 被引量:13
-
4陈烁,张爱胜.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56-60. 被引量:7
-
5张世海.甘肃伊斯兰教教派现状及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5-19. 被引量:3
-
6李金齐.文化安全: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问题[J].思想战线,2006,32(1):69-76. 被引量:21
-
7张兴平.甘肃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1):210-212. 被引量:2
-
8贺雪峰.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与进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6(1):44-50. 被引量:40
-
9马翀炜,张帆.文化安全的文化人类学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6(3):88-91. 被引量:5
-
10李金齐.文化安全释义[J].思想战线,2007,33(3):99-103.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8
-
1苗志娟,贾友军.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3(4):93-96. 被引量:1
-
2唐建华.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2):33-36.
-
3王凯,唐守嵘.甘肃省自学考试民族语言类课程命题现状分析与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2):85-87.
-
4李伟.近2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研究述评[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41(9):83-88. 被引量:1
-
5汤玉权,赵若男.搬迁村庄新老社区差异化治理的逻辑与影响--以豫西H村公共卫生治理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6):134-142.
-
6郭占锋,田晨曦.从“村落终结”到“社区再造”:乡村空间转型的实践表达——对陕西省袁家村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3(5):44-65. 被引量:9
-
7张子博,李岚,曹如姬,康峰.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J].华中建筑,2023,41(11):69-74.
-
8鲁长安,薛小平.我国民族文化安全研究综述[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53-58.
-
1江南.神秘的史前壁画[J].小学科学(学生版),2013(9):34-35.
-
2李亚光.西周时期的自然灾害及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32-34. 被引量:1
-
3韩振飞.唐代陈庭墓志铭及句读考释[J].南方文物,2001(4):56-57.
-
4范立君,袁雪.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移民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6):27-30. 被引量:1
-
5何杨,曾涛.桥梁:恋上城市山川与湖海[J].环球人文地理,2014,0(6X):7-7.
-
6阿音.独闯北京的山里人[J].音乐天地,1999,0(1):21-21.
-
7陈华.灾荒与客家先民南移入广[J].寻根,2005(3):131-133.
-
8陈世松.“湖广填四川”研究平议[J].天府新论,2005(3):103-107. 被引量:10
-
9贾灿灿.20世纪以来两宋移民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3):14-18.
-
10朱光涌.明初山东即墨地区云南籍移民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6,29(5):66-7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