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Ⅱ母本摘苔对杂种纯度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父母本于9月上、中旬育苗移栽,较好的水平管理,抽苔现蕾后,通过连续两次摘苔可延迟开花20天以上,盛花期微粉减少到1.3-1.4级,杂种不育株率下降到8%-15%,制种每公顷可达到900.0~1350.0kg。
作者
侯燕
何惠平
朱文秀
李厚英
机构地区
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种子公司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39,共2页
Seed
关键词
油菜
秋播制种
摘苔
杂种纯度
甘蓝型油菜
分类号
S565.4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36
1
王汉中.
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98-101.
被引量:103
2
耿玲.
沪油15一种两收、一菜两用[J]
.农家顾问,2004(8):43-43.
被引量:2
3
侯国佐,潘文生.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 Ⅱ.适宜播种期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1):5-10.
被引量:3
4
杜才富,侯国佐,潘文生.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 Ⅲ.母本结实情况与温度关系[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3):11-14.
被引量:7
5
夏杏明,刘绍银.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试验小结[J]
.长江蔬菜,2004(11):45-46.
被引量:11
6
张德发,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提高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杂交率的技术途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3):27-32.
被引量:6
7
何惠萍,侯国佐.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Ⅵ增强父本长势的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4):15-18.
被引量:1
8
黄先群.
甘蓝型油菜制种和昆虫传粉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6):7-13.
被引量:6
9
王月星,张冬青,耿玉华.
双低油菜油苔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5(1):38-39.
被引量:23
10
刘凤兰,杨经泽,李光明,刘贵华,付桂萍,宫崎尚时,安达武史,羽田一三男.
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菜子兼用高效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2):35-36.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7
1
李大雄,陈华璋,饶勇,毛小锋.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南种北制实施效果[J]
.种子,2007,26(6):114-116.
被引量:2
2
李孟良,郑琳,杨安中,牟筱玲,余海兵,邵庆勤.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147-151.
被引量:7
3
李孟良.
不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4-6.
被引量:20
4
李海渤,郑立军,黄炳柱.
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主要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4):86-88.
被引量:20
5
范连益,陈卫江,曲亮,李莓.
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
.湖南农业科学,2002(2):8-11.
被引量:18
6
陈卫江,李莓,范连益.
纯度对甘蓝型油菜质不育三系杂种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2(3):6-7.
被引量:9
7
陈卫江,李莓,易冬莲.
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粉结实性对杂种纯度及其产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02,16(3):116-11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73
1
徐亮,赵志,杜德志.
春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实性评价[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6):1-3.
被引量:2
2
金小马,王国槐,刘本坤,王林辉.
薹油两用油菜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445-448.
被引量:5
3
沈金雄,陆光远,傅廷栋,杨光圣,魏泽兰.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12-15.
被引量:25
4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03-204.
被引量:5
5
庄静,周熙荣,李树林,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青菜杂交种沪青杂1号的制种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85-287.
被引量:1
6
郭艳,董振生,李红兵,刘创社,刘绚霞,崔方让.
过氧化物同工酶鉴定陕油10号杂交种纯度[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93-95.
被引量:6
7
郑文寅,朱宗河,姚大年,张文明,王鹤鹃.
蛋白质电泳技术及在杂交油菜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68-11769.
被引量:5
8
王沁,饶勇,代继跃,黄泽素,肖华贵,代文东,曾兵.
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生产组织管理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74-76.
被引量:2
9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8,25(2):230-239.
被引量:20
10
龚莉,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
温度对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花器官形态及育性的影响[J]
.种子,2008,27(3):25-27.
被引量:1
1
侯国佐,何惠萍,高维洁.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 Ⅲ.母本晚秋直播下父母本的适宜行比[J]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5):3-5.
被引量:2
2
唐凯,郑颖,李晓龙,王有义,赵仁全.
摘苔及施肥、播种量等多因素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11(5):86-89.
被引量:3
3
吴荣棠.
摘苔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1990(3):18-19.
被引量:11
4
莫鉴国,李万渠,王继胜,林乔.
去叶、摘苔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收获物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2,5(2):110-112.
被引量:6
5
侯国佐,高维洁,何惠萍,侯燕.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 Ⅰ.母本适宜播期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3):13-16.
被引量:2
6
侯燕,朱文秀,李厚英.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母本打薹及适宜施肥技术研究[J]
.种子,1997,16(4):33-35.
被引量:2
7
戚永铭,付云龙,胡小杰,汤勇,张爱民.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提高种子纯度的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1,29(6):6-8.
被引量:3
8
吴义翀.
不同长势摘苔对调节垦C_1花期的作用研究[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10(4):20-24.
9
何振才,李殿荣.
恢复系“垦C_1”摘薹对调节开花期的作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4,40(4):4-6.
10
彭武生,卓宇红.
摘苔对延缓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期和控制微量花粉效应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7-20.
被引量:2
种子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