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与治道——试论《淮南子》的圣王史观
被引量:2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
1伯兰特·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页. 被引量:1
-
2牟钟鉴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7:318.
-
3梁启超编著..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思想史类丛 先秦政治思想史[M],1996:280.
-
4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被引量:8
-
5郝大维,安乐哲.《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施忠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0
-
1程曦.汉代天地之祭与阴阳五行学说——读《汉书·郊祀志》偶得[J].史学史研究,2007(2):119-122.
-
2郑祖襄.“天之道也”与随月用律[J].中国音乐,2009(1):69-71. 被引量:3
-
3安继民.从乙丁制到昭穆制:儒道互补的历史渊源[J].中州学刊,2009(3):151-156. 被引量:1
-
4邓联合.《庄子》内七篇之篇名由来问题的再检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0(2):58-63. 被引量:2
-
5章启群.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释义——从占星学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9-16. 被引量:7
-
6刘美红.解读《论语》之“色”[J].求索,2011(7):113-115.
-
7孙英刚.神文时代:中古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之关联性[J].学术月刊,2013,45(10):133-147. 被引量:6
-
8刘力.董仲舒阴阳五行说的双重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8-73. 被引量:2
-
9秦碧霞.“自觉”到“自我”:生命真实存在的历程——基于唐君毅道德哲学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5,15(11):9-15.
-
10周春健.《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议[J].江汉论坛,2016(2):69-78.
同被引文献47
-
1丁文宏,蔡友和.老子“无为”思想探微─—兼论《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扬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3):61-66. 被引量:5
-
2张丰乾.试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兼为《淮南子》正名[J].中国社会科学,1998(2):117-126. 被引量:19
-
3陈静,刘笑敢.“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J].中华文化论坛,1996(2):93-100. 被引量:12
-
4丁原明.《淮南子》对《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管子学刊,1995(3):7-13. 被引量:5
-
5陈广忠.《淮南子》与墨家[J].孔子研究,1995(2):33-41. 被引量:4
-
6杨守戎.《淮南子》的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5(3):91-97. 被引量:2
-
7柴文华.《淮南子》的伦理主题述略[J].江汉论坛,1988(6):30-33. 被引量:2
-
8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分析——兼论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潮[J].哲学研究,1984(1):45-52. 被引量:6
-
9温韧.《淮南子》感应观新探[J].哲学研究,1997(12):41-47. 被引量:1
-
10孙以楷.刘安与《庄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4(1):9-15. 被引量:1
-
1姜奇平.幸福是和谐的根本——论信息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互联网周刊,2005(33):74-74.
-
2夏春峰,马玉堂.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杂议[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54.
-
3王闻婧.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J].青年时代,2016,0(3):113-113.
-
4叶浩生.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与心理学科的和谐发展——兼谈具身认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B06):71-73. 被引量:1
-
5杨国荣.论证与解释——关于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哲学动态,2005(5):3-7. 被引量:2
-
6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17(1):4-13. 被引量:28
-
7张伟.《谦》卦和《随》卦与道家贵柔思想小议[J].散文选刊(原创版),2010(1):14-14.
-
8刘怀玉,章慕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元性本质与多元化探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2):5-15. 被引量:10
-
9颜鹏飞.“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与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3):128-128. 被引量:1
-
10朱进东.解读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从《哲学的贫困》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