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学界关于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研究,无论是宏观的群体描述,还是微观的人物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其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作者
彭雷霆
谷秀青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2,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06JJD770012)系列成果之一
关键词
近代中国人
日本观
研究综述
分类号
K1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6
1
陶亢德编..日本管窥[M],1936:266.
2
班玮.
梁启超的日本观[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35-41.
被引量:3
3
李喜所.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研究,1997(1):101-108.
被引量:11
4
刘恩格.
孙中山的对日态度及演变[J]
.学习与探索,1987(3):129-135.
被引量:2
5
戴季陶著..日本论[M],1928:176.
6
肖建杰.
张学良的日本观与其政治思想的演变[J]
.唐都学刊,2005,21(1):112-116.
被引量:1
7
杨木武.
论七·七事变前蒋介石的日本观和抗战观[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6):44-47.
被引量:3
8
焦润明.
梁启超的日本观[J]
.近代史研究,1996(1):202-213.
被引量:7
9
刘学照,方大伦.
清末民初中国人对日观的演变[J]
.近代史研究,1989(6):124-143.
被引量:7
10
尚会鹏.
儒家的战略文化与中国人日本观的深层[J]
.国际政治研究,2004,25(2):60-6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徐有威.
力行社与西安事变[J]
.历史研究,1998(1):64-76.
被引量:3
2
徐有威.
论力行社的日本观[J]
.史学月刊,1999(2):59-66.
被引量:1
3
余子道,徐有威.
力行社述论[J]
.近代史研究,1989(6):217-236.
被引量:3
4
毕万闻.
张学良研究之我见[J]
.近代史研究,1989(2):278-300.
被引量:6
5
高华.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J]
.民国档案,1991(4):117-121.
被引量:3
6
武菁.
《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J]
.安徽史学,2001(2):57-62.
被引量:4
7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A].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5册[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被引量:21
8
室伏高信.《胡适再见记》.日本《读卖新闻》1936年7月23日.
被引量:2
9
邵铭煌.《抗战前北方学人与独立评论》.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1979年硕士论文,第70-71页.
被引量:1
10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6
1
唐鹤娜,王美平.
郭沫若对日观的史学探析(1913—1945)[J]
.南开日本研究,2021(1):333-346.
2
黄飞.
进退之间:台事交涉与李鸿章的面相变化[J]
.近代中国,2020(2):22-38.
3
戴仕军.
李鸿章研究概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38-145.
被引量:7
4
崔志海.
梁启超与日本——评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J]
.近代史研究,2004(4):179-206.
被引量:5
5
孙颖.
百余年来黄遵宪研究回顾[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6-11.
被引量:3
6
杜继东.
中国大陆地区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回顾[J]
.近代史研究,2005(3):283-314.
被引量:2
7
滕峰丽.
回归传统:戴季陶的儒家思想[J]
.理论月刊,2006(11):67-69.
被引量:1
8
翟广顺.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启明星[J]
.滨州学院学报,2008,24(1):32-36.
9
袁咏红,罗福惠.
对胡适与室伏高信对话的回顾与分析[J]
.近代史研究,2008(3):76-89.
被引量:4
10
伍春辉.
近代湖南留日热潮与湖南新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3):26-2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45
1
徐剑雄.
毛泽东的日本观初探[J]
.党史文苑,2004(2):63-66.
被引量:4
2
崔世广.
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现状及课题[J]
.日本研究,2000(4):70-73.
被引量:2
3
游博.
论江泽民的对日外交思想[J]
.长白学刊,2007(1):71-74.
被引量:2
4
段颖立,田磊.
中国大学生的日本观[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25(3):21-22.
被引量:4
5
喻国明.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J]
.国际新闻界,1997,19(6):58-65.
被引量:3
6
焦润明.
梁启超的日本观[J]
.近代史研究,1996(1):202-213.
被引量:7
7
李庆.
论黄遵宪的日本观──以《日本杂事诗》为中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4):89-95.
被引量:7
8
罗晓东.
张之洞师日观的形成及其效日主张[J]
.贵州文史丛刊,1998(4):11-16.
被引量:2
9
赵立.
也谈新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人形象问题[J]
.外国问题研究,1996(1):1-4.
被引量:1
10
蒋立峰.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J]
.日本学刊,2004(6):6-3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4
1
叶伟敏.
简析“攻日论”之说的出现——20世纪中叶日本“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一侧面[J]
.史学集刊,2009(3):111-117.
被引量:2
2
刘国习.
当代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57-66.
被引量:1
3
孙波,李晓光.
“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研究之回顾[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74-76.
4
宋茜茜.
《申报》的日本明治维新观[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8):81-8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叶伟敏.
晚清官员的“攻日”对策[J]
.史林,2010(2):70-79.
被引量:2
2
叶伟敏.
析室伏高信《与汪兆铭书》[J]
.史林,2013(1):150-157.
3
张昆,王宇婷.
中美两国公众心中目的日本国家形象——基于2016年中美两国的全国性民意调查[J]
.新闻大学,2018(5):124-134.
被引量:7
1
邱若宏,伏玲.
蔡元培思想研究综述[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4):42-46.
被引量:1
2
张绍春.
五七干校研究述评[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3):21-24.
3
盛美真,李维昌.
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尚研究述评[J]
.思想战线,2010(3):127-130.
被引量:4
4
余浩然.
近三十年来国内隋文帝研究综述[J]
.吕梁学院学报,2016,6(5):39-43.
5
姜德福.
国内学术界对15—18世纪西欧贵族的研究述评(1979—2001)[J]
.安徽史学,2003(3):100-105.
被引量:1
6
徐雁平.
朱自清先生的读书生活[J]
.博览群书,1999,0(7):17-18.
7
杨文顺.
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48-50.
被引量:1
8
师彬彬.
两汉二十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J]
.史志学刊,2016(3):61-71.
被引量:3
9
仲华,赵占豪.
改革开放以来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研究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2015,29(4):21-27.
10
论点摘编[J]
.中国地方志,2009(9):62-62.
甘肃社会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