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如何“介入现实”与“隐性批判”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面对时代转型与变迁的实践和现实,当前的哲学研究似乎逐渐失去了"介入现实"的冲动和力量。为了摆脱哲学在回应现实中的失语,哲学家一是要在"介入现实"中,努力促成哲学视域与哲学叙事话语方式的创造性转换,二是要正视在权力、资本、正义的现代性角逐中正义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发挥哲学的"隐性批判"精神,以守望边缘正义的批判性立场在新的现代性价值观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
作者
贾红莲
机构地区
<哲学动态>编辑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哲学
“介入现实”
“隐性批判”
视域
叙事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4
1
赵静蓉.
怀旧文化事件的社会学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5(3):182-195.
被引量:65
2
孙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概述[J]
.天津社会科学,2006(6):21-26.
被引量:7
3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悄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8页.
被引量: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被引量:690
5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被引量:79
6
瓦尔特·本雅明 王炳钧 杨劲译.《经验与贫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第290-292页.
被引量: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被引量:70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86
9
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5页.
被引量:86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被引量:78
引证文献
3
1
袁祖社.
对“现实”的介入与抽离——观念史视野下西马研究之实践—价值立场的澄明[J]
.社会科学战线,2013(8):10-15.
被引量:1
2
张宏邦.
“怀旧文化”的哲学反思与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4):116-120.
被引量:8
3
杨建兵,陈绍辉.
检视与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理路[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17-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石磊,薛蕾.
数字时代的媒介仪式与粉丝文化——以周杰伦粉丝超话事件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351-359.
被引量:2
2
张施闻.
消费文化场域短视频传播逻辑初探——以“李子柒”抖音账号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1(4):50-52.
3
张宏邦.
“怀旧文化”的哲学反思与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4):116-120.
被引量:8
4
付筱茵,周方元.
文化怀乡与“酷不列颠”国家形象——理查德·柯蒂斯电影创作中的“民族性”重构[J]
.当代电影,2016(6):120-125.
被引量:3
5
周哲.
从现代媒介消费反思人类的现代性生存困境——《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背后[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3):246-247.
被引量:6
6
赵宜.
不可复制的青春——“80后”的退场与青春片的“终结”[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2):118-124.
被引量:6
7
于桂凤.
阐释与建构:部门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与创新——基于2017年政治哲学研究成果为重点的分析[J]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1):113-130.
8
张书悦.
怀旧情结分析及思辨[J]
.文学教育,2019,0(27):42-43.
被引量:1
9
黄雪梅.
基于乡愁文化理念的旧物装饰[J]
.时尚设计与工程,2023(1):10-12.
10
金子涵,张梅.
限制、示能与联结:怀旧媒介物的数字时代转型——以拍立得相机为例[J]
.东南传播,2024(5):13-17.
1
李杨.
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1(1):297-309.
2
高飞乐.
以人为本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44-45.
3
欧阳彬,时伟.
哲学如何介入现实:社会理论的思路[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72-75.
被引量:2
4
平飞.
公羊家隐性批判“讳”的理性审视[J]
.船山学刊,2011(3):120-123.
5
东.华尔丹.
萨特重建主体性的人道主义呐喊与积极尝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6):60-63.
6
当前我国哲学面临挑战的成因[J]
.中州学刊,1994(6):42-46.
被引量:1
7
谢永康.
何处为象牙塔?——阿多诺与批判理论的政治悖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8-12.
被引量:1
8
王振君.
论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内在特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2):119-121.
被引量:1
9
郭素花.
审美活动的时代转型[J]
.新西部(理论版),2006(12X):185-185.
10
发挥哲学功能,迎接改革大潮──吉林大学部分哲学工作者座谈会纪要[J]
.哲学动态,1993(3):35-38.
社会科学辑刊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