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宝贵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作者
苏立言
出处
《党建》
2007年第9期7-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毛泽东同志
邓小平理论
新中国成立
江泽民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1
杜春华.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2):8-12.
被引量:2
2
朴素艳.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4):58-60.
被引量:1
3
李仕文.
民生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诉求[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3):108-110.
被引量:5
4
夏文斌.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2):57-61.
被引量:3
5
姜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J]
.求是,2006(22):19-21.
被引量:1
6
张俊领.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J]
.理论参考,2006(11):37-39.
被引量:4
7
[4]范印华.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N].光明日报,2007-12-11(3).
被引量:2
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9
胡锦涛.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N].人民日报,2009-01-01.
被引量:2
10
吴忠民.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J]
.科学社会主义,2007(4):37-4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付建明,蒋楠.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发展[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1):20-23.
2
杜春华.
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贡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4):25-28.
3
何成学.
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意义[J]
.桂海论丛,2012,28(4):1-7.
4
王晓洁.
试论胡锦涛的“和谐型”民生理论[J]
.决策与信息,2016(18):41-42.
1
张尚兵,余达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研究综述[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5):144-153.
被引量:1
2
李君如.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下)[J]
.领导科学,2008(4):4-6.
3
刘鑫淼,李凯.
浅谈邓小平的发展理论[J]
.今日财富,2010(3):222-222.
4
张卫平.
毛泽东晚年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探因[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2(1):44-49.
5
马春骐,董翔薇.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利益问题的探索[J]
.理论探讨,1998(2):57-59.
6
刘吟霄.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价值[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32-34.
7
刘淑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ABC[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6-17.
8
冯爱珍.
建国前后毛泽东执政理念探微[J]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1):43-46.
被引量:4
9
张远新.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
.浙江社会科学,2007(1):9-15.
被引量:6
10
韩艳涛,戎向平.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特色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8(1):12-14.
党建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