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瞬息京华》中“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瞬息京华》有明显的“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作者林语堂通过对儒、道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的对比,得出了道家总比儒家要胸襟开阔、思想开明的结论。但在具体表现上,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作者
彭映艳
机构地区
湖南省湘南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林语堂
《瞬息京华》
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
分类号
I04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漱渝.
“相得”与“疏离”──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史实及其文化思考[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2):30-41.
被引量:8
2
林语堂原著,杨芹等改编,昀蹊等绘画..瞬息京华[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3
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371.
4
林语堂著,张明高,范桥编..中国哲人的智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415.
共引文献
7
1
范玲.
论“幽默大师”林语堂的“不幽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212-224.
2
潘水萍.
林语堂跨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文化概念与镜像[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1):205-212.
被引量:4
3
杨柳,张柏然.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41-45.
被引量:31
4
李立平.
周作人、林语堂“国民性”探讨比较论[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51-54.
5
张芸.
鲁迅杂文与林语堂小品文思想艺术的异同比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74-78.
被引量:1
6
潘水萍.
林语堂想象中的“文化中国”[J]
.中州大学学报,2019,36(6):81-86.
7
崔敏.
远瞩依法治国的革命家、法学家——董必武法学思想点滴[J]
.比较法研究,2003,17(2):107-117.
同被引文献
33
1
谢友祥.
近情和中庸:林语堂的一种人文选择[J]
.嘉应学院学报,2004,22(1):45-50.
被引量:2
2
叶小青.
民国《子见南子》演剧风波述评[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81-84.
被引量:3
3
高桂英.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儒家思想及其矛盾性[J]
.西部法学评论,2006(4):178-180.
被引量:1
4
谭韬.
老庄精神 孔孟面目——品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儒道合流的美学思想[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10):20-21.
被引量:2
5
邢娟妮.
林语堂笔下的孔子形象——索解孔子神圣性的理论视角[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141-143.
被引量:2
6
汤奇云.
《瞬息京华》的文化意蕴探寻[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72-78.
被引量:4
7
庄浩然.
林语堂:幽默理论与《子见南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60-66.
被引量:5
8
刘姗.
政治与文化的离合:新文化运动背景下1929年的“子见南子”案[J]
.吕梁学院学报,2013,3(3):45-49.
被引量:2
9
姚传德.
林语堂论儒、释、道与中国文化[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109-112.
被引量:10
10
张芸.
林语堂的儒教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102-10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瑾.
林语堂与儒家文化研究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12):137-142.
1
罗予.
从《瞬息京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人生哲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32-33.
2
熊文芳.
一个真实的林语堂走近了我们——读《林语堂在大陆》[J]
.中国图书评论,1992,15(6):103-105.
3
汤奇云.
《瞬息京华》的文化意蕴探寻[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72-78.
被引量:4
4
徐云浩.
理想人格的寻求——《瞬息京华》中姚思安形象简析[J]
.河南电大,1999(1):20-22.
5
汤奇云.
论林语堂小说创作中的文化选择与审美追寻[J]
.嘉应大学学报,1996,14(2):53-60.
被引量:3
6
王琼.
文化的正常化与陌生化——《瞬息京华》及其中译本个案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13(4):60-63.
7
高雪.
从传统文化看《京华烟云》的女性形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5):7-8.
被引量:2
8
周君.
表现自由之“性灵”——论林语堂《瞬息京华》的创作意蕴[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59-61.
9
杨丁友.
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37-141.
被引量:2
10
王小玲.
从《瞬息京华》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妇女观[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7(3):89-90.
被引量:2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