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从社会、企业、学校三个纬度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零距离"上岗的保障机制;并以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基于三个课堂和校企合作模式相结合的"零距离"上岗的高职教育保障体系。
作者
翁兴旺
机构地区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128-129,共2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零距离上岗
三个课堂
校企合作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马树超.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
.求是,2006(5):48-50.
被引量:122
2
刘太刚.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1):65-68.
被引量:34
3
夏晶晖,吴中军.
园艺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1998(4):52-5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叶松庆.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与改善研究[J]
.青年研究,1996(5):10-15.
被引量:19
2
冯致光.
关于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观、知识观、学习观[J]
.中国大学教学,1996(5):6-11.
被引量:11
3
张新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语言文化教育研究,2002,(2):208-209.
被引量:2
4
赵立忠,王韶春.
论人才综合素质的内涵[J]
.现代教育管理,1996(4):40-42.
被引量:8
5
田建国.
加入WTO与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2(1):40-4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55
1
李高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成人教育,2009,29(9):32-34.
被引量:103
2
魏渝燕.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对肇庆市第二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经验的思考[J]
.当代职业教育,2010(5):17-19.
被引量:4
3
成飚.
高职校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研究[J]
.消费导刊,2008(10):165-165.
被引量:20
4
姜左,陶亦亦.
苏州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22-24.
被引量:2
5
常我素.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10).
被引量:2
6
李玮珑,赵彦华.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61-63.
被引量:1
7
阚小良,彭腾.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15-20.
被引量:6
8
杜广朝,刘许亮.
“生产育人”在高职教育中的创生和实践[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2):55-58.
被引量:2
9
曾令奇,张希胜.
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2006,22(05S):26-29.
被引量:99
10
彭腾.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7):117-12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
1
郭德红.
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说起[J]
.教育与职业,2004(31):1-1.
被引量:5
2
姚国成.
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4(31):51-52.
被引量:6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被引量:38
4
阎亚军,周谷平.
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
.教育研究,2008,29(1):30-34.
被引量:29
5
刘学忠.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
.教育研究,2008,29(1):103-105.
被引量:108
6
别敦荣,宋洁绚,陈廷柱,郑利霞,赵映川,闫建璋,张欣.
发展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及启示[J]
.教育研究,2008,29(4):41-45.
被引量:11
7
贺修炎.
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J]
.教育评论,2008(2):31-34.
被引量:6
8
王慧,刘青,李澎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J]
.教育评论,2008(2):90-9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李卫平.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能力本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药事,2010,24(10):1030-10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宗发,杨元娟,刘晓颖,何静,许燕.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
.重庆医学,2013,42(16):1915-1916.
被引量:9
2
汪盈盈,周光娇,王园园.
高职院校对接区域医药产业服务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189-190.
3
孙萌,王芝春,李明,朱娟娟.
高职院校基于产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36):44-44.
被引量:1
4
苏红,刘志宝,李春英,苏莉芬.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1):237-237.
被引量:8
1
乔红学.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8):117-120.
被引量:4
2
杨学俊,王丽雅.
老年大学的“三个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9):23-26.
被引量:5
3
曹屯裕,傅琼.
校企合作“2+1”办学模式新探[J]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26-30.
4
徐李平,马跃岗.
紧紧抓住三个课堂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5,5(2):14-15.
5
麦秋玲.
三个课堂融通的创业训练营教育模式探析[J]
.广西教育,2013(19):173-175.
被引量:1
6
许德林.
三个课堂一起抓[J]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08,0(4):21-21.
7
孙文力,王先兴.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7):48-48.
8
刘素平.
模块化教学保障体系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通讯,2011(4):46-47.
被引量:3
9
张蓓.
“2+1”模式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90-92.
10
全恒光,侯远欣.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才智,2014,0(34):156-156.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