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40期44-48,共5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3
-
1刘优辉.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4,20(10):50-53. 被引量:9
-
2邵宜航.混合经济的最优增长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1):95-102. 被引量:1
-
3李冬梅.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6):33-37. 被引量:3
-
4毛寿龙.市政债券与治道变革[J].管理世界,2005,21(3):43-49. 被引量:20
-
5陈明,安虎森.城市职能转变下地方公债制度的引入及风险防范[J].城市,2005(5):12-15. 被引量:2
-
6宋英杰.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外部环境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1):90-96. 被引量:5
-
7陈文府.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开放逻辑探析[J].北方经贸,2006(3):90-92. 被引量:1
-
8赵晓.发行地方债券与“诸侯经济”之困[J].决策,2006(11):44-45. 被引量:1
-
9刘利刚,陈少强.地方政府举债研究[J].西安金融,2007(1):3-9. 被引量:3
-
10李九领.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能力和素质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3):26-2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
-
1张世龙,金莉莉,吴超群.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发行规模模型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69-72.
-
2王彩霞,陈金库.地方公债制度的引入与风险防范[J].改革与战略,2009,25(12):66-69. 被引量:1
-
3潘君瑜.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放我国地方债券市场可行性探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1):23-25. 被引量:4
-
4王昱,王昊.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79-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振.关于我国地方发债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1(70):48-53. 被引量:2
-
2彭玉华.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H市的个案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46-48. 被引量:1
-
3徐振.我国地方政府发债问题研究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12(3):28-31. 被引量:1
-
4郭山.财政立宪主义与地方发债的可行性[J].青年与社会(下),2014,0(5):61-62.
-
5朱军,聂群.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下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51-58. 被引量:13
-
6许安拓,刘绪硕.多元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8(1):71-81. 被引量:5
-
7龚睿.广西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规模分析[J].经贸实践,2015,0(12X):29-29. 被引量:1
-
1吴贤宋.转变地方财政职能的探讨[J].福建财会,2000(1):9-10.
-
2刘存厚.关于地方财政职能的思考[J].中国财政,1999(9):16-18.
-
3陈柏源.地方财政职能系统思考[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1(2):26-28.
-
4张家华.试论分税制条件下的地方财政职能[J].当代经济研究,1995(1):56-59.
-
5王敏雯.浅议地方财政职能转变与地方公共财政建立[J].法制与社会,2007(11):608-609.
-
6陈冬芝.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转变地方财政职能[J].财会研究,1999(10):9-9.
-
7周志纯,施水洲.转换地方财政运行机制势在必行[J].理论月刊,1994(12):22-24.
-
8吴美华.论地方财政职能及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8(3):55-58.
-
9范业骏,赵杰.关于分税制体制下地方财政职能的探讨[J].财政研究,1994,10(2):40-42.
-
10王汉明.构建公共财政模式健全地方财政职能[J].湖北经济,1999(5):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