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学主体与交往教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教育理论习惯于从集体主体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常常使人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这个角度界定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常常以教师或学生集体的共同的特征为出发点来构建教育教学理论大厦。反过来整个理论大厦又进一步维护集体主体的地位。个体主体是参加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建构交往教学理论的起点,而交往机制是交往教学的基础。
作者
陈洁
机构地区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外经系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9-61,共3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教学主体
个体主体论
交往教学
交往机制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王振林.
“主体间性”是个应该给予消解的无意义的概念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4):5-8.
被引量:12
2
包小红.
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阐释[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2):17-20.
被引量:26
3
李如海.
教学主体之争的对峙与融合[J]
.教育评论,1996(5):28-30.
被引量:2
4
(美)杜,威(Dewey,J.)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9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陈祖华.
论说明、理解与反思[J]
.哲学研究,1999(5):42-50.
被引量:1
2
华玉和.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J]
.中国教育学刊,1997(2):48-50.
被引量:5
3
刘福森.
主体、主体性及其他[J]
.哲学研究,1991(2):49-53.
被引量:21
4
黄崴.完整地理解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J].教育研究,1995,(10):36-36.
被引量:3
5
修毅.人的活动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71
被引量:1
6
施良方、崔允漷:教育理论-课堂教育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太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7
克敏.主体的两种涵义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被引量:1
8
徐柯.
内化说与学校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0(2):28-2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7
1
高奇.
主体性问题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
.中国成人教育,2007(6):37-38.
被引量:3
2
王绍建.
学校体育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J]
.运动,2012(7):95-96.
被引量:1
3
刘静.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论丛,2003(3):9-15.
被引量:20
4
葛勇义,翟琳琳,于丹.
技术创新中的主体间性问题[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1-14.
被引量:3
5
郭英,刘宪俊.
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42-47.
被引量:15
6
王慧霞.
教学关系的涵义、结构及生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43-47.
被引量:5
7
向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因素与对策[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1):71-72.
被引量:3
8
陈志沛.
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心理学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4):82-83.
被引量:2
9
张朝珍.
谈“交给学生的课堂”——有感于一节沙龙式政治课[J]
.基础教育,2008,5(5):26-27.
10
程玮.
解析我国师生关系的研究范式[J]
.基础教育,2008,5(5):50-53.
同被引文献
2
1
毛晓明,陈少华.
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4(2):41-42.
被引量:79
2
李长吉.
教学主客体关系问题三论[J]
.上海教育科研,2000(4):7-11.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
1
薛媛.
浅谈双语教学中师生角色的主体性特征[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1):22-23.
2
薛媛,钟丽佳.
也谈双语教学中的教学主体性[J]
.海外英语,2012(2X):53-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徐荷宝.
构建双语环境下多样化选修课的理论和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91-92.
被引量:2
2
王承君,马小燕.
非学历双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
.继续教育,2014,28(1):64-66.
被引量:1
1
李成军.
论教学中的个体主体[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0(2):79-83.
被引量:2
2
胡懿.
浅议交往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应用文翻转课堂中的运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11):108-110.
3
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讨论[J]
.教育研究,1996,17(4):72-74.
被引量:20
4
和学新,陈晖.
论有效教学交往的实现机制[J]
.教育科学研究,2011(5):26-31.
被引量:14
5
柯宏.
浅谈高中生“好课”的三大问题[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1):87-88.
6
过福堂.
活动教研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0(8):83-84.
7
王卫东,石中英.
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1996(4):1-4.
被引量:13
8
储梅萍.
我与“做数学”教学的一次邂逅[J]
.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7,0(1):64-64.
9
杨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10(2):43-45.
10
王晨霞,崔国富.
交往教学的迷失与出路[J]
.西南教育论丛,2007(4):28-3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