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布兰奇悲剧命运的熵变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布兰奇是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其内心的欲望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碰撞、灵与肉的冲突把她推向了欲望的对立面,即死亡,而文明与野蛮的交锋也把这个南部文明的代表一步一步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布兰奇的悲剧命运经历了有序——无序——混乱——平衡——死亡这一熵变过程。运用熵定律来揭示布兰奇悲剧命运演变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以窥见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作者
聂庆娟
机构地区
莱阳农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0-91,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布兰奇
熵
悲剧命运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4
2
杰里米·里夫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70.
被引量:35
3
常梅.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熵[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44-146.
被引量:1
4
Williams,T.A Streetcar Named Desire[M].New York:New York Press,1947.
被引量:1
5
Thomas P.American Drama(1940-1960):A Critical History[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7.
被引量:1
6
孙白梅..西洋万花筒[M],2002.
7
Thompson,J.J.Tennessee Williams' Plays:Memory,Myth,and Symbols[M].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198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王敏琴.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征[J]
.外国语,2002,25(2):66-70.
被引量:49
2
聂尧.不朽的礁石——福克纳[J]学术交流,1999(02).
被引量:1
3
肖明翰.
再谈《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答刘新民先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40-45.
被引量:53
4
黄雪娥.
爱米丽的“人际关系”及其悲剧命运——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探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J]
.外语教学,2003,24(5):88-9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37
1
姜原子,田也壮,杨洋,方淑芬.
组织循环的稳定性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73-77.
被引量:1
2
武杰,康永征.
生态危机的经济学思考[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6):10-15.
被引量:4
3
徐奉臻.
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58-62.
被引量:5
4
梁晓燕.
课堂教学中冗余信息的解析与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3):106-108.
被引量:3
5
徐谷波.
企业能力的熵特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3):123-125.
被引量:1
6
李世东,闵庆文,陈应发,龙三群.
生态状况判断的理论基础及在中国的应用[J]
.生态环境,2006,15(4):838-843.
被引量:4
7
赵成.
当代自然观的生态化转向及其意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6):1-4.
被引量:1
8
何克抗.
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2):14-20.
被引量:4
9
毛勒堂.
分配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伦理之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43-48.
被引量:7
10
彭敏惠.
《颜氏家训》基于熵的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08(3):126-128.
1
高旭婷.
浅析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J]
.青年文学家,2016,0(2Z):24-25.
2
梅启波.
哈代小说中的罪感与救赎意识[J]
.广西社会科学,2009(3):102-105.
被引量:4
3
杨蕊.
《乱世佳人》中斯嘉丽性格张扬力解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5):49-49.
被引量:1
4
罗芳.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悲剧原因分析[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151-152.
5
聂庆娟,范杰.
一曲美国南部文明的挽歌——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81-83.
被引量:5
6
王姮.
“也为神州泪暗弹”——试论郁达夫《沉沦》中“零余者”的国家意识[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11):31-33.
被引量:1
7
王子墨.
灵与肉的分野——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63-66.
被引量:2
8
鲁华山,李杰.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爱米丽与布兰奇悲剧探源[J]
.作家,2010(14):88-89.
9
贾伟.
“病之花”:略谈西方文学中“疾病”的文化内涵[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3):21-25.
被引量:1
10
姜帅.
灵与肉的对峙——解读《奔月》[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7):106-107.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