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米保鲜及大米新陈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大米的加工、储藏中,爆腰、陈化和发热霉变是影响大米质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储藏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米的储藏问题。大米保鲜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大米新陈度的检测评价体系及快速检测仪器、生物技术手段抑制大米陈化、先进的大米生产和包装技术、建立新大米的质量标准等。
作者
王正刚
机构地区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出处
《粮食加工》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Grain Processing
关键词
大米
陈化劣变
保鲜
新陈度检测
分类号
TS212.7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11
1
呼玉山,陈双兴,王经权,张法楷,吴天荣,唐为民.
电子加速器辐照大米防霉技术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9,14(1):55-58.
被引量:33
2
野口明德,李淑云.
最近的物理杀菌技术[J]
.中国食物与营养,1998,4(5):19-21.
被引量:9
3
毛金水,陈立君.
稻谷精深加工发展趋势及“保鲜大米”开发[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4,20(4):45-48.
被引量:5
4
梅方权.
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9):4-8.
被引量:3
5
张中.
应用除氧剂储藏大米过夏[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4,10(1):10-13.
被引量:2
6
王维亮.
大米专用保鲜剂的研究[J]
.商业科技开发,1997(3):24-25.
被引量:12
7
汪正洁,赵思明,何新益.
大米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0):35-36.
被引量:23
8
魏岩梅.
大米小包装保鲜技术研究[J]
.福建轻纺,2001(10):31-34.
被引量:14
9
郑先哲.
我国大米品质现状&最新实用保鲜技术[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4):10-12.
被引量:21
10
吕季璋.
日本碾米工业的技术发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1):4-8.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洪庆慈,汪振宇.
一种陈米除臭剂的试验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6,11(3):54-57.
被引量:2
2
陈永芬,吴廷禄,郭学兴.
粮食保鲜包装[J]
.包装工程,1994,15(1):1-5.
被引量:3
3
陶年顺,袁素华.
对β-环糊精改善米饭品质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7,12(1):24-28.
被引量:4
4
路茜玉.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98..
被引量:16
5
史海林 莫汝金 等.钴^60伽玛射线对小麦、稻谷的生物化学及其品质影响.全国辐射保藏食品专业座谈会资料汇编[M].,..
被引量:1
6
.粮食生物化学[M].商业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7
.粮食学及粮食化学[M].商业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8
王维亮.
大米专用保鲜剂的研究[J]
.商业科技开发,1997(3):24-25.
被引量:12
9
姚惠源,钱海峰.
大米陈化及米质调理[J]
.粮食科技与经济,1998(1):32-33.
被引量:8
10
野口明德,李淑云.
最近的物理杀菌技术[J]
.中国食物与营养,1998,4(5):19-2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95
1
段小明,戴慧媛,冯叙桥,张蓓,蔡茜彤,范林林.
大米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6):1645-1654.
被引量:4
2
潘巨忠,李喜宏,陈丽,孙志栋.
大米储藏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宁波农业科技,2005(1):11-14.
被引量:8
3
徐民,程旺大,蔡新华,王炎林.
储藏对稻米淀粉结构及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113-115.
被引量:23
4
曹冬梅,马军喜,赵永焕,杨微微.
大米生物保鲜剂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2):71-74.
被引量:9
5
郑启阶.
辐射技术在苹果保鲜中的应用[J]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73-75.
被引量:1
6
王正刚,周望岩.
大米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3):1-3.
被引量:13
7
宁井铭,方世辉,夏涛,周天山,刘健.
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3):365-368.
被引量:14
8
潘巨忠,薛旭初,陈丽,陈惠云,李喜宏.
大米小包装气调保鲜研究[J]
.宁波农业科技,2005(3):2-5.
被引量:1
9
黄黎慧,黄群.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5):1-5.
被引量:12
10
王宪青,刘妍妍,翟爱华,张丽萍.
谷物与大豆食品的安全现状与分析[J]
.农产品加工(下),2005(11):68-69.
同被引文献
106
1
彭汝生,徐明洲.
对愈创木酚反应法鉴别新陈稻谷试验的改进[J]
.粮食流通技术,2004(3):36-37.
被引量:2
2
毛金水,陈立君.
稻谷精深加工发展趋势及“保鲜大米”开发[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4,20(4):45-48.
被引量:5
3
周显青,张玉荣,赵秋红,周展明,卞科,钟丽玉.
稻谷新陈度的研究(四)——稻谷储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及其与新陈度的关系[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2):1-3.
被引量:35
4
陈伯平.
浅谈稻谷加工增碎原因及对策[J]
.粮食加工,2005,30(1):19-20.
被引量:6
5
徐雪萌,王卫荣,刘国锋.
结合流通环境对大米真空包装技术的研究[J]
.包装工程,2005,26(2):85-87.
被引量:16
6
曹冬梅,马军喜,赵永焕,杨微微.
大米生物保鲜剂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2):71-74.
被引量:9
7
王正刚,周望岩.
大米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3):1-3.
被引量:13
8
盛宏达.
大米保鲜剂研究[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11):63-65.
被引量:7
9
潘巨忠,曹鹏,薛旭初,李喜宏,陈丽.
不同含水量大米储藏效果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6,19(1):36-40.
被引量:31
10
孟丽芬,许德春,付立新,赵晓南,王成波,薛柏.
绿色大米辐照保鲜技术及加工工艺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2):48-5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2
1
罗晓华.
如何进行低水分稻谷加工[J]
.粮食加工,2008,33(6):35-35.
被引量:2
2
阳仲秋,林亲录,程小续,刘星.
大米贮藏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2010,35(1):164-167.
被引量:1
3
齐森,黄选章,封义冬,吕美.
生物涂膜技术在大米贮藏中的应用[J]
.粮食加工,2010,35(3):36-37.
被引量:4
4
李娟,李忠海,付湘晋.
稻谷新陈度近红外快速无损检测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8):2126-2130.
被引量:27
5
蔡丹敏.
愈创木酚反应法测定大米新陈度的探讨[J]
.广东化工,2015,42(2):130-130.
被引量:4
6
葛娜,崔宗岩,周乐,黄学者,刘永明.
大米鲜度仪在大米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0):141-144.
被引量:5
7
陈慧,孙旭璐,彭文怡,干炜昶.
影响大米储藏保质期的主要因素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16,29(2):27-29.
被引量:4
8
陈甜,李凯龙,邓树华,周剑宇,吴树会.
稻谷新陈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33(5):49-52.
被引量:5
9
冯豆,滕战伟,梁美娟,高腾云.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动物营养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2018,30(11):4349-4356.
被引量:10
10
茅雨薇,祖琪,涂成芳,赵响刚,韩宏华(指导).
品牌大米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9):121-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唐雪平,郭小华,庄马展,耿頔.
机器学习在食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轻工科技,2021,37(5):119-120.
被引量:1
2
关二旗,崔贵金,卞科,郑祝红.
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的赤霉病小麦籽粒SIMCA识别模型构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9,34(S01):71-76.
3
吴树会,袁毅,陈智斌,陈甜,邓树华.
优质籼米皖稻207储藏质量指标变化规律及安全储藏期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9,34(S01):59-64.
4
李天华,施国英,魏珉,汪健民,侯加林.
番茄维生素C含量近红外预测光谱的小波去噪[J]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S1):200-204.
被引量:14
5
王晓芳.
低水分稻谷加工工艺的探讨[J]
.粮食加工,2011,36(2):27-28.
被引量:5
6
任瑞娟,柴春祥,鲁晓翔,李立杰,郭美娟.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南美白对虾鲜度判别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3):120-124.
被引量:3
7
鲁珊,毛彩云,肖荷霞,陆建章,岳金生.
土壤中氮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789-5789.
被引量:3
8
周文婷,林萍,王海霞,姬生国.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231-3236.
被引量:12
9
聂煌.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稻谷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12):60-63.
被引量:5
10
申军.
大米不同温度陈化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5(2):28-32.
被引量:4
1
大米保鲜难题被攻克[J]
.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2001(15):32-32.
2
张承光.
论大米保鲜的综合治理[J]
.天津粮油科技,1990(2):37-38.
3
吕季璋.
日本碾米工业的技术发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1):4-8.
被引量:8
4
郭玉宝,韦莹莹,屠康.
基于粘度及气味评价稻米陈化劣变的程度[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0):115-118.
被引量:7
5
吴艳丽,潘丽爱.
大米保鲜及储藏技术的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2013(20):59-63.
被引量:4
6
王雅芬,罗玉坤.
大米陈化及其改良[J]
.中国稻米,1996,2(2):28-29.
被引量:3
7
傅小燕,钟丽玉,顾国贤.
啤酒辅料大米贮藏对其品质的影响[J]
.工业微生物,1999,29(3):25-28.
被引量:2
8
刘淑娟,李赛君,郑红发,黄怀生,常硕其.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J]
.茶叶通讯,2009,36(4):22-25.
被引量:11
9
阳仲秋,林亲录,程小续,刘星.
大米贮藏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2010,35(1):164-167.
被引量:1
10
郑来宁,刘玉兰,王动民.
米糠储存条件对米糠毛油品质及脱色效果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15,40(4):42-46.
被引量:10
粮食加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