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文化的视角看社会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文化被理解为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历史上每一种由社会发展模式所决定了的生活方式都折射出其中的文化蕴涵。以此为视角,传统发展观主要表现为物性的增长,而真正的发展是属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建立。
作者
沈学君
刘明海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兰州学刊》
2007年第5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文化
传统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名索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贺来.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J]
.哲学研究,2005(1):24-30.
被引量:30
3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册(80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2002年..
被引量:10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年..
被引量:80
共引文献
29
1
卢衍昌.
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3):114-116.
被引量:2
2
张乐天.
论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政策的创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3-67.
被引量:3
3
刘友金,陈文化.
三类科学技术“集成”:一种全新的科技观[J]
.科学学研究,2006,24(3):342-347.
被引量:3
4
冉思东.
论中国宪法的人权表达[J]
.法学家,2006(3):62-68.
被引量:5
5
王东,林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五大生长点[J]
.理论学刊,2006(9):53-58.
被引量:5
6
李立生.
三类教育集成与和谐发展的人——一种新的科学教育观探析[J]
.学术论坛,2006,29(10):194-198.
7
仲彬.
马克思的个性观探微[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5):28-32.
8
桂伟方.
浅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
.现代企业文化,2008(6):10-11.
9
沙永宝.
灌输理论实践当代“人本化”发展之探究[J]
.前沿,2008(10):28-31.
10
白刚,崔秋锁.
新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J]
.兰州学刊,2008(12):1-3.
1
张缨.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文化建设[J]
.理论探索,2006(1):17-19.
被引量:1
2
吴俊忠.
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圳文化变迁[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19-24.
被引量:1
3
冯百侠,王静芝.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以及人口模式的构建[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1-34.
4
白晋虎,边素庭.
关于太原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认识[J]
.前进,2005(10):27-29.
被引量:1
5
邱耕田.
持续发展的三大特征初析[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11):6-8.
被引量:1
6
樊华,樊辉.
浅谈广播团队如何合作[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367-368.
7
陈军科.
文化自觉——当代社会发展的理性高杨[J]
.理论参考,2003(9):36-37.
被引量:1
8
申左元.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45-49.
被引量:1
9
将“三网融合”融入文化产业[J]
.声屏世界,2012(3):66-66.
10
卢国杰.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
.现代企业文化,2009(2):1-2.
被引量:1
兰州学刊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