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产生于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机制被引入了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舶来制度,其价值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客观、全面、辨证地认识这一制度,才能趋利弊害,构建我国本土色彩的刑事和解制度。
作者
姚建涛
机构地区
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0-184,共5页
Academics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制度
价值
分析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5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http://www.restora-tivejustice.org/intro/tutorial/processes/vom.
被引量:1
2
郭小峰、李旺成:《刑事和解不诉制度的倡导与研究》,转引自http://www.studa.net/xingfa/060329/16594433.html.
被引量:1
3
向朝阳,马静华.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J]
.中国法学,2003(6):113-124.
被引量:302
4
王运生,严军兴著..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363.
5
马明亮.
正义的妥协——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J]
.中外法学,2004,16(1):1-18.
被引量:57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李和仁.
量刑建议:摸索中的理论与实践——量刑建议制度研讨会综述[J]
.人民检察,2001(11):24-27.
被引量:64
2
陈瑞华.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81-204.
被引量:105
3
陈瑞华.
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120-131.
被引量:99
4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4
5
陈瑞华.
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J]
.法商研究,1998,16(2):23-29.
被引量:101
6
陈瑞华.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
.中外法学,1996,8(2):1-7.
被引量:152
7
陈瑞华.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上)[J]
.政法论坛,1996,14(5):33-38.
被引量:21
8
陈瑞华.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下)[J]
.政法论坛,1996,14(6):42-48.
被引量:7
9
陈光中,郑旭.
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102-115.
被引量:46
10
Gehm.John R :"Victim- Offender Mediation Programs: An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Western Criminology Review 1(19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55
1
石经海,黄亚瑞.
民营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困境破解与发展路径[J]
.北方法学,2022,16(6):133-146.
被引量:10
2
姜涛.
犯罪赔偿:刑法实现的另一条道路[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3-26.
被引量:2
3
汤道刚.
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刑事当事人与相关利益人的关系平衡——倡导以人为本的刑事和解文化[J]
.北京社会科学,2006(S1):108-112.
被引量:2
4
蒋华林,陈彪.
刑事和解制度悖而不离的价值辩证[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05-109.
5
张明友,钟德刚,朱德林.
轻微刑事案件开展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S1):22-23.
被引量:1
6
董士昙.
建构我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2):101-104.
被引量:2
7
林占发,陈家标.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检察实践──以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实证研究为基点[J]
.海峡法学,2011,13(3):98-103.
8
李小倩.
轻微刑事案件捕前和解机制探析——以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为视角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21-123.
9
吴靖,孔祥雨.
宽严相济政策下的刑事和解制度[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9,25(2):68-71.
被引量:3
10
郭小亮.
刑事和解协议效力探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6):114-11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0
1
马克昌.
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5):49-54.
被引量:21
2
张旭.
关于刑事责任的若干追问[J]
.法学研究,2005,27(1):97-110.
被引量:25
3
邵军.
恢复性司法的利弊之争[J]
.法学,2005(5):113-115.
被引量:29
4
智敏.
南京刑事和解引发的争议[J]
.记者观察(上),2007(4):24-27.
被引量:2
5
葛琳.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分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6):20-24.
被引量:12
6
翁跃强,胡涛,谢芳胤.
行政执法资料移送检察机关备案制度之展开[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2):3-11.
被引量:7
7
黎宏.
刑事和解:一种新的刑罚改革理念[J]
.法学论坛,2006,21(4):13-18.
被引量:37
8
徐美君.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4):11-15.
被引量:4
9
甄贞,陈静.
刑事和解的可行性理论分析[J]
.人民检察,2006(07X):10-12.
被引量:30
10
石磊.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J]
.法商研究,2006,23(5):92-99.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5
1
陈鹏飞.
保辜制度的“刑事和解”功能探析[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6):23-27.
被引量:5
2
骆群.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的利与弊[J]
.人民检察,2010(11):78-80.
被引量:2
3
廖明.
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
.比较法研究,2010,24(5):80-94.
被引量:3
4
郝浩.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4):149-151.
5
马俊寅.
论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9):31-3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梁岩妍.
中国法律传统保辜制度[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10(4):59-60.
2
张叶航,陈冠兵.
从宋朝马宗元救父一案看保辜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5):285-286.
被引量:1
3
姚淑芬,周姿宏,梁高群.
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制度构建——以制度价值为向导[J]
.管理观察,2010(31):35-38.
4
刘晓蕾.
恢复性司法下未成年犯罪刑事程序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6):139-140.
被引量:1
5
谢军.
现代迁移过程中保辜制度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4(1):95-100.
被引量:3
6
张品泽.
论公诉和解理念[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6):66-74.
被引量:1
7
高若辰.
清朝保辜制度与当前刑事和解制度的比较研究[J]
.法学杂志,2014,35(5):99-106.
被引量:3
8
秦宗川.
论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刑事和解中的坚守与落实[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10):85-91.
9
蔡震宇.
部分共犯和解量刑问题研究——对“从宽处理”与“量刑平衡”的再认识[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29(3):96-101.
10
王宏璎,刘君.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0(6):110-118.
被引量:4
1
李国栋.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J]
.法制与社会,2008(31):57-58.
2
冯中华.
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146-151.
被引量:2
3
杨凯.
浅议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市场周刊,2013,26(7):123-124.
4
曾治海.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6):39-40.
被引量:1
5
王佳佳.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6-18.
6
吴迪,葛瑞兰.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7):14-14.
7
周亚红.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功效[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138-142.
被引量:4
8
曹红洲.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3):139-140.
被引量:1
9
张洪泽.
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J]
.东方企业文化,2014,0(5S):270-270.
10
袁剑湘.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92-95.
学术界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