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方法与青年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社会已有的制度价值和生活方式正经历着一场突变。现代唯科学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认识理性造成的知识信念与价值信仰的冲突,现代经济理性和市场经济运作的总体化扩展或挤压,导致青年物质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的紧张,青年目的性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歧异性所导致的青年文化系统本身的整合缺失,青年文化的转型需要以新的理念和后现代方法去阐释和解读。
作者
张志祥
机构地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青年研究
青年文化
后现代方法
分类号
D43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9
1
[美]波林·罗斯诺 张国清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2页.
被引量:14
2
[美]斯蒂文·贝斯特等.《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3
T·S·库恩著,李宝恒,纪树立译.《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被引量:1
4
William Foster, Paradigms and Promises: New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metheus Books,1986;
被引量:1
5
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被引量:2
6
黄海.
田野、叙事和结构:青年研究的人类学进路——兼论青年研究从对策性到解释性的转型[J]
.当代青年研究,2007(2):9-19.
被引量:10
7
陈亮.
我们的青年研究缺什么[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2,20(1):24-26.
被引量:12
8
陈亮.
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21(4):18-20.
被引量:3
9
谭建光.
论区域青年研究与青年学中层理论的创建[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9,25(1):13-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黄志坚.
关于青年学再攀新台阶的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1995(3):23-25.
被引量:3
2
谭建光.
论区域青年研究与青年学中层理论的创建[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9,25(1):13-19.
被引量:2
3
沈杰.
“青年研究”何去何从[J]
.中国青年研究,2002(1):43-45.
被引量:31
4
安迪·弗朗,黄纪苏.
导论:变化世界中的青年[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18(2):7-12.
被引量:5
5
风笑天.
青少年社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述评[J]
.青年研究,2005(3):1-8.
被引量:34
6
黄海.
从青年研究到青年学——一种真问题与真学问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反思[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64-70.
被引量:22
7
应星.
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71-75.
被引量:46
8
风笑天.
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研究[J]
.探索与争鸣,2006(6):36-38.
被引量:22
9
史蒂文·塞德曼.《后现代转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被引量:2
10
黄志坚.“青年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青年研究网.《论文库》.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欧阳康.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J]
.江汉论坛,2001(11):30-34.
被引量:13
2
邹吉忠.
反思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J]
.江海学刊,2004(6):31-37.
被引量:4
3
李荣海.
后现代哲学的所谓“死亡”及其真实命运[J]
.广东社会科学,2006(2):65-72.
被引量:1
4
黄海.
田野、叙事和结构:青年研究的人类学进路——兼论青年研究从对策性到解释性的转型[J]
.当代青年研究,2007(2):9-19.
被引量:10
5
孙抱弘.
人性假设与解释性青少年研究——一个以荣辱知行教育为例的阐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7(3):7-12.
被引量:7
6
方巍.
关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7(8):36-44.
被引量:19
7
洪守义.
青年学:走向自我完善的新兴学科[J]
.当代青年研究,2007(10):19-28.
被引量:10
8
李栗燕.
后现代法学的批判价值及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2007(6):97-101.
9
刘介民.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8(4):87-95.
被引量:1
10
梁德军.
教师督导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评论,2008(4):19-2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1
1
顾铮.
中国私摄影论[J]
.社会科学,2006(12):98-104.
被引量:8
2
田杰.
在历史与明天的叠合处[J]
.中国青年研究,1999(4):8-12.
被引量:4
3
郑欣.
流行语:双重视野下的语言现象研究——从校园流行语调查看当前城市青年流行语[J]
.青年研究,1999(10):9-15.
被引量:16
4
姚文放.
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J]
.社会科学,1999(2):47-51.
被引量:11
5
唐蓓.
浅析大众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J]
.青年研究,1999(5):33-37.
被引量:5
6
杨雄.
“偏离”与“整合”──论青年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关系[J]
.当代青年研究,1998(5):27-30.
被引量:9
7
张士军.
青年文化研究的困境与机遇[J]
.青年研究,1998(8):9-12.
被引量:1
8
成伯清,李林艳.
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J]
.青年研究,1998(7):20-23.
被引量:12
9
乔治.锐查,华大明.
社会学——一门多范式的科学[J]
.社会,1988,8(7):8-12.
被引量:11
10
陆建华.
国外青年研究学科化历程的方法论思考[J]
.青年研究,1987(11):16-2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宫敏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思[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01-102.
被引量:2
2
吴小英.
青年研究的代际更替及现状解析(下)[J]
.青年研究,2012(5):47-53.
被引量:12
3
张洁,陈稀兰.
“80”后消费营销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64-66.
4
戴文静.
近三十年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嬗变与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17(1):80-87.
被引量:10
5
万佩佩,李春竹.
大数据与青少年研究的范式创新[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2):24-2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孙抱弘.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青少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的简要回顾与前瞻[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3):1-3.
被引量:1
2
马中红.
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
.青年探索,2013(6):5-12.
被引量:12
3
方俊.
青年与现代化:转型社会中的政治问题[J]
.中国青年研究,2014(8):30-35.
被引量:3
4
彭华.
“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5(4):13-17.
被引量:9
5
张莉.
青年研究近五年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青少年导刊》2012年至今的选文分析[J]
.北京青年研究,2016,25(4):5-14.
6
吕晨阳.
社交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114-116.
被引量:1
7
胡昆.
后现代思维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
.山西农经,2016(15):102-103.
8
朱剑.
青年研究期刊与青年学的构建[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1):34-45.
被引量:10
9
张楠,杨夫腾.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几点思考——从大学校园的“空心病”现象谈起[J]
.湖北社会科学,2017(10):171-177.
被引量:11
10
杨桃莲.
“佛系”传播与网民的认同重构[J]
.当代传播,2018,0(4):97-100.
被引量:9
1
刘焕申.
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J]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3):16-18.
2
刘焕申.
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2):1-4.
被引量:1
3
黄学贤.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
.法学,2002(5):21-25.
被引量:116
4
杨扬,崔亚荣,姚锐娟.
浅祈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9):190-190.
5
周仕勇.
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在行政审判中的法律适用[J]
.法律适用,2006(3):66-69.
被引量:3
6
裴秋玉.
从既判力来看我国的再审[J]
.法制与经济,2010,19(14):25-26.
被引量:2
7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3):30-36.
被引量:7
8
余霞.
构建和谐社会:城区政协要力争有所作为[J]
.江苏政协,2005,0(5):38-39.
9
马奔.
民主政治:政治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契合点[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51-152.
被引量:2
10
孟维巍,马援叶.
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价值层面及实践路径[J]
.社科纵横,2014,29(12):27-30.
被引量:1
当代青年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