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济安、《文学杂志》与台湾大学——兼论台湾“学院派”文学杂志及其与“文化场域”和“教育空间”的互涉
被引量:13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8,19,共10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23
-
1楮显志.《一九五○年代的<文学杂志>与夏济安》[J].台湾文学观察杂志,1991,(4). 被引量:1
-
2杨宗翰.《<文学杂志>与台湾现代诗史>》[J].台湾文学学报,2001,(2). 被引量:2
-
3陈芳明.《台湾现代文学与一九五○年代自由主义传统的关系-以<文学杂志>为中心》,收入陈芳明.《后殖民台湾》,第173-196页,台北,麦田,2002. 被引量:1
-
4许俊雅.回首话当年(上)——论夏济安与《文学杂志》[J].华文文学,2002(6):13-20. 被引量:5
-
5柯庆明.《学院的坚持与局限-试论与台大文学院相关的三个文学杂志》,"文学传媒与文化视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8-9日. 被引量:1
-
6徐筱薇.《台湾现代主义思潮之出发-以<自由中国>、<文学杂志>为分析场域》,台南.成功大学台文所硕士论文,2004. 被引量:1
-
7《怀济安先生》[J].现代文学,. 被引量:1
-
8《怀济安先生》,后收入刘绍铭.《吃马铃薯的日子》.第145-160页,台北.晨钟,1970. 被引量:1
-
9《谈本省教育》,《公论报》,1948年7月6日. 被引量:1
-
10《国内硕彦成集本校·风云际会盛极一时·新聘教授近四十名》[J].台大校刊,1949,(2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
-
1朱双一.中国新文学思潮脉络在当代台湾的延续[J].台湾研究集刊,2007(2):63-70. 被引量:5
-
2史佳林,张新颖.“借来的空间”,“身份”的“传奇”——从夏济安的《香港一九五〇》到白先勇的《香港一九六〇》[J].文艺争鸣,2008(12):117-123. 被引量:1
-
3张桃洲.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4):5-14. 被引量:4
-
4邓燕,邹晓萍.“隐含读者”观照下张爱玲自译《五四遗事》的翻译策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808-809. 被引量:1
-
5刘晓萍.狄金森对余光中、夏菁、汪国真诗歌的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2):155-160.
-
6苏伟贞.悼亡作为写作——白先勇与《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J].文学评论,2013(3):24-31. 被引量:3
-
7王宇林.夏济安及其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7,0(2):124-128.
-
8孙连五.夏济安早期的译述活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9-73.
同被引文献79
-
1王汎森.跨学科的思想史——以“废科举”的讨论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1-60. 被引量:3
-
2程光炜.《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
3李欧梵.现代主义文学的追求——外文系求学读书记[J].书城,2009(4):13-18. 被引量:2
-
4许俊雅.回首话当年(下)——论夏济安与《文学杂志》[J].华文文学,2003(1):55-64. 被引量:5
-
5许俊雅.回首话当年(上)——论夏济安与《文学杂志》[J].华文文学,2002(6):13-20. 被引量:5
-
6袁进.试论晚清小说的激情与个性——兼与普实克商榷[J].江淮论坛,1992(4):42-51. 被引量:1
-
7温儒敏.成仿吾的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1992(2):142-150. 被引量:10
-
8李俊国.三十年代“京派”文学思想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1988(1):175-192. 被引量:24
-
9张龙宽.夏济安先生翻译赏析[J].中国翻译,1992(5):44-46. 被引量:2
-
10夏志清.可当恋爱史读的《夏济安日记》[J].书城,2011(9):19-2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3
-
1黎湘萍,陈美霞.疗伤与救赎——黎湘萍教授谈台湾文学研究[J].学术评论,2013(3):9-16. 被引量:1
-
2朱立立.评《前卫高歌:〈中外文学〉与台湾文学批评浪潮之推动》[J].学术评论,2013(3):17-22.
-
3王丽丽,程光炜.从夏氏兄弟到李欧梵、王德威——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J].当代文坛,2009(5):10-17. 被引量:10
-
4向忆秋.台湾《文学杂志》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批评倾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2-45.
-
5廖斌.台湾当代文评杂志的传播及启示[J].武夷学院学报,2012,31(3):16-21.
-
6王宇林.夏济安及其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7,0(2):124-128.
-
7徐纪阳.台湾“自由人文主义”鲁迅评价的海外拓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120-128.
-
8孙连五.“史家意识”与“文学洞见”——评夏济安的《黑暗的闸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8-124.
-
9孙连五.冷漠的观照——吴兴华、宋淇与京派[J].现代中文学刊,2020(2):69-78. 被引量:2
-
10胡闽苏.对话与论争: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兴起[J].小说评论,2023(6):57-6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罗长青,王庆娟.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学批评话语权问题——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化之反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0,26(1):41-45.
-
2梁鸿.程光炜:“知识-社会学”批评及其历史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2010(3):107-113. 被引量:5
-
3唐宏峰.在“现代性”理论框架中的“晚清”——对近代小说研究近况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6):15-22. 被引量:5
-
4汤拥华.再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J].华文文学,2013(5):95-103. 被引量:2
-
5夏伟.对美国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刍议——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视为汉学共同体[J].社会科学辑刊,2016(5):189-192. 被引量:4
-
6姚建彬,郭风华.“洞见”与“不察”--论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眼中的“感时忧国”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17(4):155-165. 被引量:1
-
7胡焕龙.“感时忧国”论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从夏志清到王德威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之比较[J].学术界,2017(8):136-149. 被引量:3
-
8朱双一,何随贤.“台湾文学史”书写的两岸互看——从“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命题谈起[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8(1):94-104. 被引量:2
-
9陈吉荣.当代中国文学的海外学术研究——基于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的考察[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68-75.
-
10徐纪阳.台湾“自由人文主义”鲁迅评价的海外拓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120-128.
-
1张祖年.回忆三分校女生队[J].黄埔,2011(1):32-33.
-
2王一雯.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成因及出路[J].教育探索,2016(7):119-122. 被引量:10
-
3姜天.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J].作文通讯,2014,0(12):16-16.
-
4邵鸣川.插图的魅力与魅力的插图[J].出版发行研究,2004(11):57-57.
-
5《读者》爱看《中文自修》[J].中文自修,2005(11):42-43.
-
6齐琳娜.多元文化场域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路径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4(3):40-42. 被引量:3
-
7侯西林.在台同学忆抗战之五 黄埔校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J].黄埔,2007(5):30-30.
-
8李涛.香港大学英语教学专家何漪涟建议中学生应涉猎多方面阅读,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学习要抛开应试压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6):79-79.
-
9吴勇.让儿童文化与习作课程璀璨相遇[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0(3):1-1.
-
10特别推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