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初佛道儒三教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融合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强烈而庄严的自尊、自守意识,坚持民族本位,以我为主,但也具有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大度。这种兼容并蓄的拿来主义,在唐初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李世民为首的李唐王朝统治阶级为形势所迫,在对待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发展上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三教文化在冲突中互相包容,呈现融合的趋势,丰富了中华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作者
南潮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民族论坛》
2007年第2期40-41,共2页
Minzu Tribune
关键词
佛
道
儒教
拿来主义
冲突
融合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刘屹.
近年来道教研究对中古史研究的贡献[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8):12-2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孙英刚.
“太平天子”与“千年太子”:6—7世纪政治文化史的一种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6):42-50.
被引量:10
2
李炅.
“钟馗样”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3):70-76.
被引量:5
3
卢睿蓉.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之管窥[J]
.宗教学研究,2011(2):37-41.
被引量:3
4
孙英刚.
神文时代:中古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之关联性[J]
.学术月刊,2013,45(10):133-147.
被引量:9
5
陈志远.
佛教历史意识的兴起——以法显行记的几则记载为中心[J]
.文史哲,2019(3):74-86.
被引量:1
6
石青.
茅山降神與十大洞天説之起源--以《茅君内傳》爲綫索[J]
.文史,2022(1):41-62.
被引量:2
7
葛兆光.
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天师道”课笔记[J]
.文史哲,2024(1):18-30.
8
董刚.
论孙恩、卢循起事中身份构建的转变[J]
.学术月刊,2024,56(5):188-202.
9
孫齊.
六朝荆襄道上的道教[J]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2018(1):117-1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寅恪.
论韩愈[J]
.历史研究,1954(2):105-114.
被引量:134
2
严振非.
朱熹与台州[J]
.东南文化,1990(6):282-285.
被引量:3
3
季羡林.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J]
.中国文化,1994(1):8-17.
被引量:22
4
镰田茂雄,戴燕.
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
.中国文化,1992(1):69-74.
被引量:2
5
魏鸿雁.
宋代僧人对儒家经学的认识与回应——从释智圆和释契嵩谈起[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38-41.
被引量:1
6
韩毅.
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以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中心的考察[J]
.中华文化论坛,2005(3):92-99.
被引量:6
7
宋玉波,朱丹琼.
佛教哲学与中国儒学的内在关系问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23-28.
被引量:3
8
韩毅.
宋代僧人与儒学的新趋向[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51-59.
被引量:1
9
杨军.
宋元时期“三教合一”原因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96-99.
被引量:5
10
陈兵.
晚唐以来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现代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4):38-4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张新民.
儒释之间: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以儒学的佛化与佛教的儒化为中心[J]
.文史哲,2016(6):5-2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新民.
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J]
.船山学刊,2017(6):64-77.
被引量:4
2
张新民.
天命与人生的互贯互通及其实践取向——儒家“天人合一”观与“知行合一”说发微[J]
.天府新论,2018(3):31-53.
被引量:3
3
李潇.
历久弥新: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的现代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4):29-36.
被引量:1
4
王胜军,刘霞.
张新民先生儒学研究、实践和思想述评[J]
.贵州文史丛刊,2019,0(4):17-25.
5
黄诚.
学修并进 经史兼综——探寻张新民先生佛学研究之学术旨趣与思想特质[J]
.贵州文史丛刊,2019,0(4):35-44.
6
唐媛媛.
石介与唐宋之际儒学转型[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38(1):34-39.
被引量:1
1
徐晖.
“小鸟依人”最早形容男人[J]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2015,0(19):26-26.
2
史峰.
把门儿打开,让伙伴进来[J]
.少年儿童研究,2005(9):24-24.
3
张艳斌.
崆峒山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现象分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1):27-28.
被引量:1
4
王新梅.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走向[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62-63.
5
刘羽.
《优品》微信[J]
.优品,2015,0(3):157-157.
6
吴双墩.
星空,非常中华[J]
.精神文明导刊,2012(6):55-57.
7
韩霞.
威风凛凛招子鼓[J]
.乡音,2008(12):37-38.
8
郭萍.
粟特民族对魏晋至唐初敦煌美术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0,30(6):132-136.
被引量:2
9
何先龙.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硕果累累[J]
.群文天地(贵州),2009(1):20-22.
10
陈金全.
原创文化与人类的法治精神[J]
.现代法学,2002,24(6):3-8.
被引量:5
民族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