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控制性降压通常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6.7~9.3kPa(50~70mmHg),主要目的是减少手术野失血、改善手术操作条件及减少输血量。特别在近30年来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染使控制性降压减少失血量显得更加重要。但不同的降压措施对生命器官可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麻醉者高度重视。早在1946年Gardner首先采用动脉放血降压及动脉输血恢复血压法应用于脑膜溴沟瘤切除术,便于术野操作。实际是使病人处于失血状态后进行手术,难以为人们所接受。1948年Griffiths及Gillies用脊椎麻醉阻滞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造成低血压,但降压程度及时间不易控制。1950年Enderby开始用神经节阻滞药降压,但神经节阻滞药同时也阻滞副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瞳孔散大、睫状肌麻痹。
出处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35-435,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