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诉讼中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式的诉讼模式,交叉询问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观念、制度、实践层面等原因,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一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完善控辩式的诉讼模式和相关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
郭志远
仇晓敏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S期41-44,共4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交叉询问
控辩式
诉讼模式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1
巫政松.交互诘问研究[M].台北:台湾“司法院”.2002.19.
被引量:1
2
龙宗智.
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交叉询问制度[J]
.中国法学,2000(4):81-92.
被引量:78
3
张建伟.司法竞技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23.
被引量:6
4
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3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松本一郎,郭布,罗润麒.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J]
.环球法律评论,1980,2(2):49-52.
被引量:54
共引文献
82
1
马静华.
刑事庭审对质方式实证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3):21-41.
2
张中.
当事人的证据权利及其实现状况——以北京市为调查对象[J]
.证据科学,2019,27(6):645-656.
被引量:6
3
梁艳,郝晓玲.
交叉询问——辩护职能的基石[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4):68-71.
4
张敬,车磊华.
刑事诉讼证人作证问题研究[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40-42.
被引量:1
5
刘鑫,万志尧.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方式的本土理性与改良[J]
.海峡法学,2010,12(3):113-120.
被引量:3
6
马春瑕,马玲.
中美刑事审判模式比较研究[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0(4):65-69.
被引量:2
7
肖荣荣.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交叉询问规则[J]
.传承,2009,0(24):160-161.
8
李凌.
浅析交叉询问制度的辩护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J]
.消费导刊,2008,0(3):149-149.
9
梁静.
论确保证人出庭作证的直接言词原则[J]
.中州学刊,2004(4):200-202.
被引量:1
10
邓胜涛,黄金波,吴如玉.
刑事案件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与对策[J]
.人民司法,2001(11):32-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潘多拉.
公众人物的“嫁人悖论”[J]
.法律与生活,2003(Z1):53-53.
被引量:3
2
孙欣,杜智娜.
想灿烂,就别怕曝光[J]
.法律与生活,2003(2):8-10.
被引量:6
3
雷建昌,王凉,高晋中.
法庭讯(询)问方式比较研究[J]
.人民检察,2005(03S):41-44.
被引量:3
4
陈永生.
论辩护方当庭质证的权利[J]
.法商研究,2005,22(5):87-94.
被引量:32
5
樊崇义,陈永生.
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J]
.中国律师,2005(12):49-51.
被引量:6
6
吴丹红.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3):107-114.
被引量:14
7
陈卫东,李训虎.
分而治之:一种完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路[J]
.人民检察,2007(04X):52-55.
被引量:31
8
见习记者 徐日丹通讯员 李俊义.“模拟审判”研讨刑事庭审方式改革[N]检察日报,2007(001).
被引量:1
9
罗红兵,臧艳华.
我国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的完善[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9-11.
被引量:3
10
陆春晨.
意见证据规则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启示[J]
.现代交际,2011(4):36-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向燕.
人权保护视野下的证人隐名制度[J]
.证据科学,2008,16(3):315-328.
被引量:6
2
杨会.
论娱乐明星隐私权的限制——从“艳照门”事件说开去[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1-5.
被引量:2
3
吴丹红.
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7-21.
被引量:7
4
杨仕福.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实证研究[J]
.青海检察,2018,0(2):35-41.
5
李会杰,梅玲茹,郑茜文.
浅析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J]
.法制博览,2018(4):167-16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陈清.
以“艳照门”事件看网络隐私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2):97-100.
被引量:1
2
赵旭光.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学思考[J]
.证据科学,2011,19(1):76-84.
被引量:3
3
董生.
浅析娱乐明星的隐私权保护[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7-268.
被引量:1
4
杨鑫鑫,刘鑫.
论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以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民事责任为视角[J]
.中国卫生法制,2011,19(5):15-20.
被引量:5
5
王思思,狄胜利.
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研究[J]
.证据科学,2015,23(2):248-257.
被引量:8
6
刘晓兵.
民事庭审质证的基本要素研究[J]
.证据科学,2015,23(3):296-308.
被引量:6
7
王思思,胡德义,刘鑫.
法医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缺陷与对策[J]
.法医学杂志,2015,31(4):311-313.
8
刘鑫,苑冲.
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人出庭质证问题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44-52.
被引量:5
9
刘晓兵.
交叉询问质证功能论略[J]
.证据科学,2016,24(4):471-484.
被引量:11
10
朱晋峰,张薇.
域外鉴定人隐蔽作证制度比较研究——以“适用条件”和“适用方式”为基点[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16(2):102-105.
1
夏瑜.
浅谈交叉询问制度——结合案例兼谈公诉人如何应对[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63-264.
2
蔡霞.
浅议刑事诉讼中的交叉询问制度[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9(8):5-6.
3
曹方超.
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及对策[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30-32.
被引量:1
4
乔闪闪,黄改利.
浅谈交叉询问制度[J]
.法制与经济,2009,18(8):96-97.
5
徐雅雅.
面对面──控辩式信访工作法[J]
.人民公安,1999(23):32-35.
6
王仁俊.
谈公诉人如何适应控辩式审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2):78-81.
7
金春,杨桂红.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建立交叉询问制度之我见[J]
.法学杂志,2001,22(5):42-44.
被引量:3
8
韩少冲.
关于刑事诉讼法中证人出庭的几点思考[J]
.天津检察,2012(3):57-59.
9
樊崇义,罗国良.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证据制度的变化和发展[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51-59.
被引量:10
10
勾靖宇.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7,8(3):28-30.
人民检察
2007年 第03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