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辐射、细胞组织培养、调控Ph基因、杀配子染色体、着丝点断裂融合等方法,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是有效利用外源基因,开发小麦新种质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外源染色体易位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小麦的加工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穗发芽抗性资源和小麦杂种优势恢复系的创建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
王林生
陈佩度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遗传研究所
出处
《生物学通报》
2007年第2期9-11,共3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1AA211051)
美国Mcknight基金项目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外源染色体
易位系
小麦育种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侯永翠,郑有良,王含彦,颜泽洪,李伟.
小麦1BL/1RS易位新品系的鉴定与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2003,16(4):14-19.
被引量:2
2
陈孝,徐惠君,杜丽璞,尚立民,韩彬,施爱农,肖世和.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向普通小麦导入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5):1-8.
被引量:29
3
陈佩度主编..作物育种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8.
4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
小麦族(Triticeac)外源有益基因导入的现状[J]
.北京农业科学,1993,11(1):16-22.
被引量:6
5
金善宝主编..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417.
6
刘文轩,陈佩度,刘大钧.
利用花粉辐射诱发普通小麦与大赖草染色体易位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0,27(1):44-49.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刘大钧.
外源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J]
.作物杂志,1994(6):1-7.
被引量:15
2
陈佩度,王兆悌,王苏玲,黄俐,王裕中,刘大钧.
将大赖草种质转移给普通小麦的研究──Ⅲ.抗赤霉病异附加系选育[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5,22(3):206-210.
被引量:42
3
陈佩度,周波,齐莉莉,刘大钧.
用分子原位杂交(GISH)鉴定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5,22(5):380-386.
被引量:61
4
郑有良,兰秀锦,魏育明,颜泽洪,刘登才,王志容.
利用黑麦异源基因选育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2):166-170.
被引量:35
5
纪凤高,邓景扬.秋水仙素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处理小麦×黑麦杂交一代苗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试验[J]遗传,1987(03).
被引量:1
6
鲍文奎,严育瑞,王崇义.禾谷类作物的多倍体育种方法的研究——Ⅲ 加倍小麦—黑麦杂种第一代染色体数的秋水仙精技术[J]作物学报,1963(02).
被引量:1
7
文玉香,吴海珊,周文娟,王二明,于竞,魏荣,薛民生,孙家柱,朱维云,盛宝钦,向齐君,段霞瑜.
免疫白粉病的小麦种内易位系的创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7,24(6):513-518.
被引量:1
8
刘旭.
种质创新的由来与发展[J]
.作物品种资源,1999(2):1-4.
被引量:19
9
魏育明,郑有良,周荣华,贾继增.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检测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中的黑麦染色质[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7):722-725.
被引量:30
10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周荣华,贾继增.
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9,12(S2):105-11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52
1
Li Hui.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Haynaldia villosa 6DL/6VS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0(1):10-16.
被引量:1
2
郭月霞,王小利,宋亚珍,谢惠民,唐宁丽.
小麦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05-109.
被引量:3
3
吴彬,周波,陈佩度.
利用小麦SSR标记追踪大赖草染色体Lr.2、Lr.7、Lr.14及其片段[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1-6.
被引量:3
4
李占伟.
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选育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5):45-47.
被引量:7
5
王浩波,高秀武,王凤辰,林茂,陈会中,余增亮.
N+离子束对萌发西瓜种子和西瓜花粉的诱变效应研究[J]
.中国西瓜甜瓜,2005(1):4-6.
被引量:6
6
黄大辉,陈孝,林志珊,张增艳,李韬,辛志勇.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05(1):25-28.
被引量:6
7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1-5.
被引量:1
8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3):439-445.
被引量:7
9
李萍,王黎明,李本,王洪刚.
小麦异代换系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24-3825.
被引量:1
10
张海泉,杨虹,张宝石.
双二倍体的合成及育性表现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83-4784.
同被引文献
75
1
赵丽娟,李集临.
植物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应用[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0(5):86-88.
被引量:5
2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1-5.
被引量:1
3
万富世,王光瑞,李宗智.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及其改良目标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14-21.
被引量:100
4
任正隆,张怀琼.
一个改良的染色体C带技术[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1):1-5.
被引量:53
5
穆素梅,钟冠昌,李振声,李滨.
利用缺体回交法选育小黑麦异代换系的研究[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1):33-36.
被引量:7
6
毛丽萍,任君,畅志坚,刘惠民.
远缘杂种鉴定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81-85.
被引量:1
7
王静,王献平,纪军,王志国,安调过,李俊明,张相岐.
小麦-黑麦1RS/1BL新易位系的创制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J]
.作物学报,2006,32(1):30-33.
被引量:14
8
李新华,邱登林,孙桂芝,徐相波.
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J]
.核农学报,2006,20(1):51-53.
被引量:15
9
赵鹏,秦明波.
植物染色体工程与育种[J]
.生物学通报,1996,31(7):4-7.
被引量:3
10
丁志远.
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J]
.甘肃农业科技,2006,37(5):15-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王林生.
利用电离辐射创造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J]
.生物学通报,2009,44(7):1-3.
被引量:2
2
郑会敏,王琳,安洪周,李鹏飞,张素勤,耿广东,张庆勤.
提莫菲维小麦与光稃野燕麦易位系TGF_314的顺序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2):21-24.
被引量:2
3
杨漫宇,符书兰,陈晓明,张怀琼,唐宗祥,任正隆.
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的快中子辐照诱导[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5):609-614.
被引量:4
4
殷月辉,徐勤省,亓斐,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小麦-长穗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筛选与鉴定[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4):1-6.
被引量:2
5
段亚梅,罗贤磊,陈士强,高勇,陈建民,戴毅.
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的创制[J]
.作物学报,2021,47(7):1402-1414.
被引量:4
6
宋全昊,金艳,宋佳静,陈杰,赵立尚,白冬,陈亮,朱统泉.
61份小麦异源附加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6):79-8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刘新伦,吉万全,王长有.
燕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38-40.
被引量:3
2
张璐璐,陈士强,李海凤,刘慧萍,戴毅,高勇,陈建民.
小麦-长穗偃麦草7E抗赤霉病易位系培育[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477-3488.
被引量:11
3
刘忠祥,徐大鹏,姚泽恩,寇思荣,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周玉乾,何海军,李志明.
^(252)Cf裂变中子辐照玉米种子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6,31(5):71-77.
被引量:6
4
陈士强,何震天,张容,王建华,袁媛,陈秀兰,陈建民.
分子标记和辐射技术在小麦-长穗偃麦草抗赤霉病易位系创建中的应用[J]
.核农学报,2017,31(2):225-231.
被引量:1
5
赵林姝,刘录祥.
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激光生物学报,2017,26(6):481-489.
被引量:67
6
冷家业.
小麦诱变技术综述[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4):145-146.
被引量:4
7
胡伟,刘昱希,赵勤政,陈劲枫,娄群峰.
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创制与鉴定[J]
.园艺学报,2021,48(7):1349-1358.
被引量:2
8
禄小溪,孟珊,沈新莲,王凯.
作物异源附加系创建方法及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5):10-16.
9
王丽萍,赵鹏涛,陈文杰,尚毅,赵兴忠,翟周平,张新.
106份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J]
.陕西农业科学,2022,68(7):17-22.
被引量:1
10
宋全昊,金艳,宋佳静,陈杰,赵立尚,白冬,陈亮,朱统泉.
61份小麦异源附加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6):79-86.
被引量:5
1
A.Comeau,A.Plourde,李毅.
利用细胞组织培养和属间杂交技术增强小麦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9(1):28-30.
2
叶兴国,樊路.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与利用现状(综述)[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6):17-19.
被引量:3
3
刘登才,魏育明,郑有良.
用新隐性ph基因向小麦转移Aegilops variabilis Eig遗传物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3):261-267.
被引量:5
4
张晓科,柴守诚,杨天章.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及应用[J]
.西北农业学报,1998,7(4):102-105.
被引量:2
5
嵇常宇.
小麦易位系的创造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3-23.
被引量:3
6
米景九,米丁.
遗传工程用于玉米育种工作的前景[J]
.世界农业,1984(9):40-41.
7
董合忠,陈志贤.
棉花细胞组织培养的调控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7(1):28-33.
被引量:6
8
孙严,李仁敬.
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检测[J]
.新疆农业科学,1996,33(1):7-8.
被引量:3
9
马瑞,郑殿升,樊路.
普通小麦品种中Ph基因突变体自然存在的可能性研究[J]
.作物学报,1999,25(1):99-104.
被引量:6
10
P.D.Chen,侯文胜.
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Ph'基因从拟斯卑尔脱小麦向普通小麦的导入[J]
.麦类作物,1997,17(3):7-9.
生物学通报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