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迈向一种场域观的知识分子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出发,将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概括为三种范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作者力辟本质论和阶层论的缺失,阐明了场域论所具备的逻辑力量、理论生产力和解释力,认为它将超越科学社会学的美国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对立,并指出它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的特殊意义。
作者
甘会斌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2期42-50,共9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西南大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SWNUQ2005006)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场域
研究范式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朱国华.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J]
.江苏社会科学,2004(1):99-103.
被引量:11
2
郑也夫著..知识分子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8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爱德华·W·萨义德 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M].三联书店,2002年.第85页.
被引量:13
2
安东尼奥·葛兰西 曹雷雨.《狱中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1
3
布尔迪厄 刘晖译.《男性统治》[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被引量:1
4
卡尔·博格斯 李俊译.《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228页.
被引量:4
5
布迪厄 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被引量:1
6
Swartz, D., Culture arul Pow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u, p, 249.
被引量:1
7
Swartz, D. , Culture and Pinc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p. 219.
被引量:1
8
Bourdieu, P. , Homo Academicrs,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1988 ,p. 269.
被引量:1
9
Bourdieu, P. , Universal Corporatism : The Rcde cf Intellecuals in the Modern World, 12:4(Winter 1991 ),p. 658. pp. 657-658.
被引量:1
10
拉塞尔·雅各比 洪洁译.《最后的知识分子》[M].[南京]江尚: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
1
朱国华.
对反思性社会学诗学的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2007(3):71-77.
被引量:5
2
甘会斌.
迈向一种场域观的知识分子社会学[J]
.贵州社会科学,2007(4):55-59.
被引量:2
3
陈媛媛,钟庆伦.
布迪厄的语言实践理论与语言学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58-60.
被引量:1
4
冯典.
名牌大学与权力场域再生产机制的联系与互动——解读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J]
.复旦教育论坛,2008,6(5):36-40.
被引量:7
5
袁同成.
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的范式探析[J]
.理论与现代化,2009(4):83-87.
6
袁同成.
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的范式变迁考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99-103.
被引量:2
7
曹国新.
旅游软实力初论[J]
.旅游科学,2010,24(3):1-11.
被引量:15
8
濮波.
在祛魅和返魅之间自由行走——对一种百老汇戏剧景观的再思考[J]
.剧作家,2014(3):134-139.
9
文军,林茂.
知识分子: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基于“德雷福斯事件”的话语权分析[J]
.学术月刊,2018,50(7):70-79.
被引量:4
10
王真真,赵昌木.
西方知识人:从权威走向大众[J]
.东岳论丛,2019,40(4):133-139.
1
历佳.
论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J]
.今日科苑,2009(4):12-12.
2
张新平.
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J]
.教育研究,2000,21(2):64-70.
被引量:22
3
郑东辉.
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意义与限制[J]
.基础教育课程,2008(8):41-43.
4
张华.
“特色教育”本质论[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3):16-18.
被引量:16
5
杨道宇,温恒福.
课程本质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0):126-128.
被引量:2
6
张挥,陈国明.
教师发展的校长视角[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0(1):55-56.
7
王海亭.
大学教育本质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4-46.
8
涂怀京,李莹莹.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化与拓展[J]
.生活教育,2016,0(19):10-13.
9
涂怀京,李莹莹.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化与拓展[J]
.福建陶研,2016,0(3):10-13.
10
李靖冰.
浅议课堂观察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1):53-54.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