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6,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同被引文献9
1 罗琳,程怡民,高尔生,吴世仲.药物流产对下次妊娠结局的影响--自然流产[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z1):222-228. 被引量:1
2 许洁霜,陈忆,程利南.上海市妊娠少女性与避孕知识及行为的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84-1186. 被引量:17
3 王潇滟,程怡民,蔡雅梅,吕岩红,李颖,黄娜,郭欣.男性因素对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6):345-348. 被引量:20
4 雷贞武 杨丹.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开展紧急避孕服务[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12:535-535. 被引量:8
5 蔡日方.2000年:中国人口问题报告-农村人口问题及其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被引量:1
6 Wu J, Wang L, Zhao G, et al. Sexual abuse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mong unmarried young women seeking abortion in China[ J]. Int J Gynecol Obstet,2006,92 : 186 - 191. 被引量:1
7 季成叶,朱广荣.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政策与法规分析.北京: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04. 被引量:2
8 刘民,梁万年,张孔来,苏水英,杨文琴,陈庆英,姜春姐.609例城乡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5):447-448. 被引量:19
9 李玉珍.多次人工流产后再妊娠分娩时对产妇影响的探讨[J] .全科医生,2000,9(1):42-4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3
1 姜玉娟,郎晓多,张健光,娄若康.303例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1):44-45. 被引量:9
2 郑伟丽.分析和探讨在校学生人工流产的原因及其潜在危害[J]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66-1266. 被引量:2
3 闵丽,陈晓英,严芳,徐金水,还锡萍.南京市浦口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流行病学调查[J] .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09,11(3):8-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8
1 王翠红.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120例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364-364. 被引量:2
2 张显兰.273例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 .河北医学,2010,16(5):627-629.
3 刘红蕾,龚林,丁蓉.人工流产现状分析与术后计划生育指导[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17-118. 被引量:21
4 张红华,柳晓春,郑玉华,袁惠芝.流产后服务对未婚女性避孕知识及措施的干预效果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7):418-420. 被引量:34
5 袁金燕.流产后服务对降低未婚女性重复流产的作用[J] .中国医疗前沿,2011,6(9):79-80. 被引量:6
6 陈群.中国人工流产和避孕现状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4):124-125. 被引量:16
7 周仙翠,潘丽娟,焦红艳.未婚女青年非意愿妊娠流产的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96-697.
8 卢燕,王央群.100例人工流产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3-4. 被引量:2
9 何培芝,张敏,万怡婷,徐军妹.人工流产妇女流产和避孕情况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97-4099. 被引量:8
10 白丽娟.人工流产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17-118. 被引量:3
1 郑伟丽.分析和探讨在校学生人工流产的原因及其潜在危害[J]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66-1266. 被引量:2
2 姚月华.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44-845. 被引量:3
3 张蕊.性发育提前家长怎么办[J] .性教育与生殖健康,2001(4):24-26.
4 冯美妍.影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健康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外医疗,2011,30(31):148-148.
5 李墨奇.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41-2342.
6 芮宝玲,李树林.2002年乌鲁木齐市娱乐场所257名服务小姐性传播疾病感染及行为调查[J] .地方病通报,2003,18(3):38-39. 被引量:3
7 杨育林,居建云,徐留臣,胡新生.青春期性发育年龄变化与性教育[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18(5):304-306. 被引量:2
8 李世奇,董先荣.统筹安排 多方集资为医疗单位配置大中型医疗器械[J] .中国卫生经济,1987,6(10):49-50.
9 于艺.避孕方法对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利弊[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7,16(2):102-104. 被引量:7
10 朱文华,王晓斌.太原市中小学生1995与2010年体格发育趋势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70-773.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