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一种肯定性的思考——析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论争。批评界一些学者认为解构是一种否定性的、并且只消解不建构的哲学。事实上,德里达的书写论、中心观、意义观处处表明:解构是针对语言符号、词语、书写的传统价值定位所进行的一场全面质疑,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其实质是一种肯定性的思考。
作者
李燕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解构
书写
中心
意义
分类号
B15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Derrida, J. Writing and Difference [M]. Trans. by Alan Bas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8.
被引量:1
2
Cassirer, Ernst. Symbol, Myth, and Culture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被引量:1
3
Adams, Hazard & Leroy Searle.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M]. Tallahasse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6.
被引量:1
4
Derfida, J. Of Grammatology[M]. Trans. by G. C. Spivak.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被引量:1
5
Norris, Christopher.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被引量:1
6
张隆溪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10.
7
德里达.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M].何佩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3
8
余虹.
对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叙述的反思[J]
.文艺研究,1996(3):4-12.
被引量:9
9
Derfida, Jacques. Signature Event Context [A]. A Derrida Reader: Between the Blinds [C]. Columbia:Th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1.
被引量:1
10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1
1
肖明华.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终结”后的文论新话语[J]
.文艺争鸣,2022(7):66-72.
被引量:1
2
李凤琴.
符号学视域中的身势语[J]
.外语学刊,2005(2):24-29.
被引量:10
3
赵艳.
观念分析的语言学维度[J]
.外语学刊,2005(4):34-37.
被引量:3
4
文学平.
基于社会心理学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15-16.
被引量:8
5
张文树.
价值自觉:邓小平实践价值观发展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7(1):27-29.
6
郑隆慧,王波.
论网络艺术的游戏及其文本间性[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11):51-52.
7
赵国栋.
也谈概念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6):27-31.
被引量:3
8
杨矗.
中国本土对话诗学的构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10.
9
张守夫.
“高科技时代”的科学哲学主题:科学论题学[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5-100.
被引量:1
10
毛建儒.
我国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向[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7-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邬烈炎.
德里达与埃森曼: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J]
.学海,2001(6):103-10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包钰.
德里达解构哲学观下的现代陶艺语意表达差异性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2):103-103.
1
杨佳.
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再次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69-70.
被引量:1
2
荀泉.
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理论源脉及实践意义[J]
.理论观察,2012(6):43-44.
3
郭延成.
佛教哲学与德里达解构主义[J]
.五台山研究,2007(2):8-11.
被引量:1
4
盛宁.
思辨的愉悦——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启示之二[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1):211-226.
被引量:1
5
吴铮.
命名、专名和指称观点综述[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1-13.
被引量:1
6
杨宏秀.
逻辑的力量——德里达与奎因的解构比较[J]
.学理论,2009(4):21-23.
7
宁静,叶倩,赵伯飞.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哲学基础及美学走向[J]
.经济师,2011(10):12-13.
被引量:1
8
强以华.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社会意义[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71-175.
9
冯展.
浅谈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几点误解与其局限性[J]
.黑河学刊,2013(8):12-13.
被引量:2
10
吉永生.
德里达解构主义对哲学与文学关系的分析[J]
.学术探索,2003(6):19-22.
被引量:2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