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85
-
1沈文慧.存在之思与现实之痛——余华与张艺谋的两种《活着》[J].电影评介,2008(1):45-46. 被引量:11
-
2钱春芸.在生存与死亡中成长——论《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的成长主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1):92-95. 被引量:6
-
3蒋泥.可以投机才有人投机[J].文艺争鸣,2001(5):47-48. 被引量:1
-
4邵燕君.“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J].当代文坛,2007(1):14-17. 被引量:10
-
5姚晓雷.余华:离大师的距离有多远[J].南方文坛,2007(1):5-8. 被引量:5
-
6钱春芸.成长小说与余华的《兄弟》[J].文艺争鸣,2007(1):150-153. 被引量:3
-
7黄健.精神的陷落与众生的狂欢——论余华在《兄弟》(下)中的困境[J].惠州学院学报,2007,27(1):45-48. 被引量:3
-
8王学谦.爱与死:在冷酷的世界中绘制欲望的图案——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1):134-139. 被引量:6
-
9张准.逃离、自戕、直面——余华笔下濒死人物心态分析[J].理论与创作,2007(1):90-92. 被引量:1
-
10栾梅健.《兄弟》:一部活生生的现实力作[J].文艺争鸣,2007(2):65-6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琼.余华小说创作中重复艺术的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7-89.
-
2侯玲宽.在坚持与背离中突围——论余华创作的转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46-52. 被引量:1
-
3赵秀莉.“和谐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体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67-68.
-
4黄沈俊,王有亮.2012年余华研究综述[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55-59. 被引量:1
-
5李晓洪.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的孤独意识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11-112.
-
6郝魁锋.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应用与鉴别[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54-60.
-
7张玥.试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小品文选刊(下),2015,0(12):36-36.
-
8刘巧芳.论余华小说叙事构建的距离美[J].长城,2014,0(04X):22-23.
-
9周静.对余华小说作品艺术性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4,0(05Z):40-41.
-
10刘琰.成长视角下余华小说的创作[J].作家,2015,0(5X):18-19.
-
1周超君,王京媛.广告暗藏犯罪,百姓需擦亮眼睛[J].百姓生活,2007(10):8-8.
-
2“农家书屋”合民心顺民意——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王新荣[J].江淮法治,2009(3):39-39. 被引量:1
-
3王玉辉.建言选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读李士杰新作《政协委员建言选录》有感[J].中国政协,2008(2):73-73.
-
4彭敬湘.从严治党 反腐倡廉[J].党政干部论坛,1998(2):11-11.
-
5翁才敏,苏一芳.宽松 自由 协调 当代青年人际关系新景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5(6):40-43.
-
6刘贵雄,杨国东,厉飞,单丹兵.警察在岗——刑警邹连本的42小时[J].共产党员,2005(5):13-15.
-
7六盘水市再掀监督法宣传热潮[J].人大论坛,2008(9):31-31.
-
8陈昌旭.打造文化强市 建设美丽毕节[J].当代贵州,2013(16):12-13. 被引量:3
-
9赤真.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9(1):110-114.
-
10黄大建.对“下海”的一点认识[J].求实,1993(6):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