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在“状态-关系-反应”的概念框架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的结构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简要介绍了熵值法与秩和比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实例论证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作者
马茜桦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1-33,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秩和比法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Q212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6
1
WCED Our Common Future[R].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被引量:1
2
张锦高,李忠武.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32-35.
被引量:9
3
牛文元著..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27.
4
贾绍凤,毛汉英.
国外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6):596-601.
被引量:20
5
秦毅,马廷玉.
辽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软科学,1997(11):17-21.
被引量:12
6
陈年红.
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技术经济,2000,19(3):36-3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李双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J]
.经济地理,2001,21(5):523-526.
被引量:48
2
赵景柱.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J]
.生态学报,1995,15(3):327-330.
被引量:104
3
王海燕.
论世界银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指标体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1):39-44.
被引量:47
4
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被引量:257
5
唐纳德·麦格雷纳罕.发展的测试: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工作[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6,13(1):43-63.
被引量:1
6
乔家君 李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8(1).
被引量:5
7
郝永红 王学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灰色综合评估[J].21世纪青年学者论坛,2001,.
被引量:2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1999年
被引量:1
9
保罗·斯特里滕,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6年,13卷,1期,31页
被引量:1
10
唐纳德·麦格雷纳罕,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6年,13卷,1期,43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谢强,杜世勇,孙兆海,田勇.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及方法主要研究热点简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112-113.
被引量:1
2
刘晓辉,陈忠暖,刘妙容.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3):17-20.
被引量:11
3
沈菊琴,王英,陆庆春.
工程移民系统和谐性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33-36.
被引量:8
4
沈菊琴,王英.
南水北调东线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征地移民系统和谐性研究[J]
.中国水利,2004(14):33-35.
被引量:2
5
周海燕,周国华.
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及案例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1):42-45.
被引量:12
6
罗娟,陈守余.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评价[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9-12.
被引量:60
7
崔勇,段勇,赵文晋,王丽莉,李鱼.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初探[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8):496-500.
被引量:22
8
相伟,丁四保.
可持续发展成本及其在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应用[J]
.中国软科学,2005(4):97-104.
被引量:5
9
王蓉丽.
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
.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44-49.
被引量:6
10
刘美爽,杨卫东.
森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林业科技,2006,31(4):66-6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7
1
齐振宏,喻宏伟.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PSR模型诠释[J]
.生态经济,2009,25(3):68-71.
被引量:7
2
钱明,柳培文,季鸿.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最佳权重的确定[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78-80.
被引量:7
3
罗旭武,琚志华,楼志军,王莉芬,陈迁.
德尔菲法在归纳主要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3).
被引量:12
4
刘健.
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构建[J]
.财经科学,2004(5):117-120.
被引量:2
5
李琳,陈东.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估——以湖南湘西贫困地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69-74.
被引量:19
6
潘智慧,张仕廉.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4):106-109.
被引量:17
7
孙刚.
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
.世界经济文汇,2004(5):47-58.
被引量:31
8
朱启贵.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论[J]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0(1):11-23.
被引量:26
9
笪可宁,赵云龙,李向辉,秦向阳.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04,20(12):38-40.
被引量:6
10
李明生,何天祥.
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
.求索,2005(2):8-11.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3
1
王亚楠,李爱军.
基于主成分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2008,25(6):366-370.
被引量:4
2
李永宁.
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9,25(5):60-62.
被引量:9
3
赵华平,张所地.
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研究——基于动态灰色评价模型[J]
.技术经济,2009,28(7):57-61.
被引量:3
4
史俊宏.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J]
.西北人口,2010,31(4):31-35.
被引量:9
5
李斌,赵新华.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2010,24(9):1-7.
被引量:7
6
纪汉霖,赵清斌.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37-40.
被引量:2
7
冉祥来,申瑞娜,刘武君,樊重俊.
机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设计[J]
.交通与运输,2013,29(H12):126-129.
被引量:4
8
金广海,于翔,杨培民,杜华,李敬伟,刘义新,王旭.
灯塔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
.农学学报,2014,4(5):120-124.
被引量:3
9
徐胜,司登奎.
GDP增长中人力资本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4,30(12):150-153.
被引量:2
10
胡翔,刘海燕,甘启宁,农思林.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6):13-1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汪恒.
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47-48.
被引量:10
2
冯珍,刘桂林,张所地.
住宅小区绿色性能全生命周期评价[J]
.技术经济,2010,29(1):66-67.
被引量:3
3
苏建军,黄解宇.
基于AHP法的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技术经济,2010,29(6):61-67.
被引量:13
4
胡建平.
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主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3):619-621.
被引量:3
5
李斌,赵新华.
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J]
.财经研究,2011,37(4):112-122.
被引量:85
6
李斌,赵新华.
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5):1-9.
被引量:18
7
徐智慧,杜彦萍.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物流战略定位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8):72-75.
被引量:3
8
梁素萍.
城市化进程中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亚行贷款南宁青秀山项目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56-17058.
被引量:1
9
党亚茹,陈韦宏.
各省区科技资源配置增长平稳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7):36-41.
被引量:2
10
梅世强,王雪怡.
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的选择和实证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5):342-346.
被引量:4
1
白继增,刘国珍,孙江城.
距标秩和比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23(2):133-135.
被引量:2
2
于丹,孙爱峰.
秩和比法在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2,10(32):113-113.
被引量:1
3
程蓓蓓,韩心悦,赵松涛,王国栋,叶劲松.
COD废液中贵金属银的回收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16-16.
4
王熔,李江,陈建平.
论煤气发生炉含酚氰废水的治理[J]
.四川冶金,2008,30(4):59-60.
被引量:3
5
李学良.
陶瓷行业脱硫技术及微尘的解决方法[J]
.佛山陶瓷,2015,25(5):38-40.
6
姚红.
基于秩和比法的期刊综合评价[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213-215.
被引量:17
7
唐芳,孙爱峰.
秩和比法在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22):148-148.
8
江田汉,邓云峰,李湖生,刘铁民,王晶晶,姜传胜.
基于秩和比法的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评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5):34-39.
被引量:1
9
付维华,付尧,李文帅.
秩和比法(RSR法)在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中的应用[J]
.广州化工,2012,40(3):101-103.
被引量:8
10
何发龙,赵国敏,袁茜.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疏散时间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
.火灾科学,2014,23(4):210-217.
被引量:3
统计与决策
2006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