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能源政策研究》
1996年第2期53-59,共7页
Energy Polic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0
-
1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1):52-56. 被引量:368
-
2毛宗强,李南岐.对美国新氢能政策的思考[J].中外能源,2009,14(8):27-32. 被引量:4
-
3王倩,宋伟.科技政策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9):21-23. 被引量:3
-
4张骁,周霞,王亚丹.中国科技服务业政策的量化与演变——基于扎根理论和文本挖掘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6):6-13. 被引量:26
-
5姚兰.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加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J].汽车纵横,2018,0(12):30-31. 被引量:3
-
6景春梅,闫旭.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及建议[J].全球化,2019(3):82-92. 被引量:17
-
7王学军.基于加氢站建设的氢能源产业链分析[J].中国氯碱,2019,0(7):1-4. 被引量:6
-
8洪虹,章斯淇.氢能源产业链现状研究与前景分析[J].氯碱工业,2019,55(9):1-9. 被引量:20
-
9王欣,王苏礼,刘伟,武明堂.德国氢能在重点应用领域的激励政策研究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9,0(23):44-45. 被引量:3
-
10尚学峰.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概述[J].广东科技,2019,28(11):37-4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李华洋,陈家傲,谭强,朱施杰,邓金根.学位论文视角下的中国氢能研究现状[J].现代化工,2023,43(S02):1-5. 被引量:2
-
2吴小员,卢新宝,董嘉璇,汪茹.燃料电池汽车地方政策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10(6):1987-1997. 被引量:12
-
3王佳杰,纪国涛.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氢能产业专项政策量化评价[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36(4):34-43.
-
4唐韬.大力构建氢能社会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J].中国市场,2022(6):12-13. 被引量:3
-
5化柏林,吴诗慧.中美信息技术政策文本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研究,2023,5(1):28-42. 被引量:4
-
6汪大锟,化柏林.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研究,2023,5(1):92-105. 被引量:10
-
7赵振东,刘国庆,辛江慧,马晓国,丁立.基于补贴政策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动力学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3,25(1):27-39. 被引量:2
-
8张琪.我国制氢技术现状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3,49(1):82-84. 被引量:3
-
9孙旭东,赵玉莹,李诗睿,王琦,李晓健,张博.我国地方性氢能发展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J].化工进展,2023,42(7):3478-3488. 被引量:9
-
10陈雷.氢能产业及其技术国内外现状与对策建议[J].能源与节能,2023(7):19-24. 被引量:2
-
1国家科委将出台新能源的发展纲要[J].农村牧区机械化,1996,0(4):13-13.
-
2李爱仙.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J].中国能源,1999,21(9):43-43.
-
3我国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J].船舶节能,1995(3):58-59.
-
4洪适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面面观[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9(1):16-19.
-
5小文.我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J].能源通讯,2001(3):5-5.
-
6何建坤.我国自主减排目标与低碳发展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6):122-129. 被引量:14
-
7《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正式发布[J].中国电力教育,2007(4):94-94.
-
8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J].甘肃能源,2001(1):12-18.
-
9谢云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我见[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0(9):140-141.
-
10新能源介绍[J].中国电力教育,20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