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与水稻轮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过3年大豆与水稻轮作种植,培肥了土壤,增加了稻谷产量。种植大豆使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的氮源,对土壤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富集了土壤养分。
作者
杨华才
杨清松
罗天刚
机构地区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1,共2页
Crops
关键词
大豆
水稻
轮作
土壤
产量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云南省农学会办公室编.种植大豆在改土培肥中的作用及对产品的影响初探.云南省农学会优秀论文集.1997:71~77
被引量:1
2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土壤肥料分析.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65~123
被引量:1
3
夏荣基,陆景陵.土壤的主要肥力性质.土壤和肥料基础知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27~58
被引量:1
4
章建新,倪丽,翟云龙.
施氮对高产春大豆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1):38-4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罗赓彤,战勇,刘胜利,孔新,王曙明,孙大敏,盖钧镒.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J]
.大豆科学,2001,20(4):270-274.
被引量:59
2
徐本生,籍玉尘,杨建堂.
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的研究[J]
.大豆科学,1989,8(1):47-54.
被引量:30
3
史占忠.
大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J]
.大豆科学,1989,8(4):369-374.
被引量:26
4
董钻,谢甫绨.
大豆氮磷钾吸收动态及模式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1):89-95.
被引量:67
5
蒋工颖,董钻.
大豆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89,15(2):167-173.
被引量:33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被引量:8
7
毕远林.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J]
.大豆科学,1999,18(4):331-335.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20
1
章建新,翟云龙,薛丽华.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1):1-5.
被引量:59
2
魏述英,吴震,裴孝伯,黄俊.
现代温室冬春茬黄瓜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651-657.
被引量:9
3
王海英,谢甫绨,张惠君,何萍.
施肥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8,27(5):814-818.
被引量:4
4
钱朗,陈振武,刘柏林,张铭航,王微微,张洪杰.
氮肥对黑豆产量及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1):85-89.
被引量:6
5
韩娟,刘大林,赵国琦,杨跃霞,王小山.
施氮对高丹草产量及氮素利用分配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0,27(3):93-97.
被引量:16
6
陈振武,钱朗,王海英,张惠君.
花期追施氮肥对不同株型黑豆品种生殖生长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4):623-626.
被引量:4
7
龚振平,金喜军,马春梅,张磊.
春大豆对不同来源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
.土壤通报,2010,41(5):1138-1141.
被引量:25
8
章建新,沈融,李宏琪,邵长贺,苏广禄.
施氮对高产大豆结实性垂直分布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1,30(3):424-427.
被引量:7
9
王海艳,孙超,罗盛国,刘元英.
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4):11-15.
被引量:5
10
徐菲,李建明,吴普特,张大龙,赵志华,李俊.
亚低温下水分对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293-3304.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34
1
徐万里,刘骅,王讲利.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40-44.
被引量:12
2
杨俊兴,张彤,吴冬秀.
磷素营养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12):13-19.
被引量:29
3
贾可,刘建玲,廖文华,崔哲.
磷肥在油菜和大白菜上的产量效应及土壤磷素的化学行为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10-13.
被引量:17
4
杨丽娟,张玉龙,刘妤,周崇峻.
长期节水灌溉条件下保护地土壤无机磷分级及其有效性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05,24(3):16-18.
被引量:8
5
魏成金,尹金来,徐阳春,周春霖,沈其荣,王茂文,洪立洲.
不同氮磷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59-63.
被引量:26
6
范明生,江荣风,张福锁,吕世华,刘学军.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424-432.
被引量:80
7
程艳丽,程希雷,邹德乙.
棕壤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磷素形态及有效性[J]
.土壤通报,2009,40(6):1362-1366.
被引量:10
8
叶元林,张豫绥,方裕岳.
冲击性易旱砂田——稻—豆轮作的综合效应(初报)[J]
.耕作与栽培,1989,9(1):10-12.
被引量:1
9
李中阳,徐明岗,李菊梅,李林,高静.
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下我国典型土壤无机磷的变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0,41(6):1434-1439.
被引量:35
10
林国林,云鹏,陈磊,高翔,张金涛,卢昌艾,刘荣乐,汪洪.
小麦季磷肥施用对后作玉米的效果及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3):676-68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马长青,谢成林,冯明,姚义,张春华,钟越,喻义珠,汤群.
黑大豆乌青1号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5(3):50-54.
被引量:2
2
舒正文,王春雪,李敏,王昭,李元,祖艳群,陈建军,张克强.
水稻-牧草轮作牧草季土壤磷对牛粪浆施用的响应特征[J]
.江西农业学报,2019,31(8):35-41.
被引量:5
3
林嵩.
稻豆轮作应用概括及综合效益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2023,43(6):48-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晓声.
高寒山地“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16,31(2):30-31.
被引量:1
2
于徐根,徐桂花,李翔宏,戴佂煌,刘水华,黄栋,甘兴华.
氮肥水平对几种牧草在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20,32(2):56-60.
被引量:4
3
张鑫,谷会岩,刘强.
植被自然恢复对表层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7):75-80.
被引量:3
4
普燕爽,王春雪,陈建军,李元,祖艳群,张克强.
牛粪化肥最优配比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2):286-294.
被引量:6
5
张光雨,沈振西,钟志明,崔建钊,扎西顿珠.
不同施氮水平对西藏饲用黑麦种籽产量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8):19-24.
被引量:4
6
贾雪杰,游明鸿,李达旭,雷雄,任小英,熊晓兰,杜静,陈丽敏,董志晓,张建波,马啸.
减量施肥对金花菜-水稻轮作系统中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3,31(3):876-883.
被引量:5
7
张鑫鑫,张春华,倪玉清,马长青,钟越.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技,2024(1):28-31.
被引量:1
8
谢小情.
水稻-大豆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
.农家科技,2024(25):40-42.
1
崔鸣.
魔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农家科技,2010(5):15-15.
被引量:1
2
高云龙,刘艳侠.
芝麻高产稳产“十改”技术[J]
.安徽农业,2004(10):21-21.
被引量:1
3
谢钢,梅芳.
大棚菜、菌、粮轮作种植技术[J]
.农村财务会计,1997,0(10):56-56.
被引量:1
4
朱冬梅.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58-159.
被引量:3
5
杨宗利,刘贵波,张丙一,张延灵.
农田景观生态类型与作物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1992(3):1-4.
被引量:1
6
吴咏梅,严建忠.
浅析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J]
.江苏农机化,2014(3):23-24.
7
卜宪娟,金婵.
确保大豆丰产的几个关键环节[J]
.农业与技术,2014,34(10):130-130.
被引量:1
8
赵月平,谭金芳,赵鹏,崔党群,王喜枝,王立河,丁光印.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两种土壤钾素动态变化与钾肥合理分配的研究[J]
.土壤肥料,1997(1):36-38.
被引量:9
9
骆房增,谢垂胜,李少雄.
花生新品种粤油13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10):21-21.
被引量:2
10
马月存,秦红灵,高旺盛,陈源泉,李向东,隋鹏,黄凤球.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2007,27(6):2523-2530.
被引量:31
作物杂志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