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层积对玉米老化劣变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层积处理人工老化种子,结果表明,种子经层积后,有修复老化过程产生的损伤作用,降低膜透性,减少种子可流性糖、氨基酸等电解质的外渗量,因而提高种子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作者
龚一民
吴琳
李德先
机构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种子管理站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种子管理站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Seed
关键词
层积
种子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玉米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3
1
石海春,柯永培,佘跃辉,余学杰.
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2):116-118.
被引量:22
2
石海春,柯永培,刘帆,余学杰.
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比较研究[J]
.种子,2005,24(4):37-39.
被引量:36
3
周雷.
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6,5(3):54-58.
被引量:13
4
陈珣,王玺,齐媛媛,陈新华.
玉米杂交种新陈种子活力的比较研究[J]
.种子,2006,25(3):58-60.
被引量:13
5
桑红梅,彭祚登,李吉跃.
我国林木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
.种子,2006,25(6):55-59.
被引量:14
6
石海春,柯永培,傅体华,孔建雄,余学杰,向南海.
不同成熟度玉米种子活力的差异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24(3):269-271.
被引量:37
7
刘军,任延山,王素梅.
种子活力研究与应用技术[J]
.种子世界,2007(2):35-36.
被引量:6
8
张守润.
玉米种子活力测定及其与田间出苗率的关系初析[J]
.甘肃农业科技,1997(2):13-15.
被引量:13
9
周建萍,乔燕祥,穆志新,王果萍.
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指标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33-35.
被引量:25
10
STEELE R. Pinus flexilis James[M]//BURNS R M,HONKALA B H. Technical coordinator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1990: 348 -3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石海春,柯永培,刘应洪,余学杰,袁继超,李奇,李莹.
电导率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优化条件[J]
.种子,2008,27(5):7-10.
被引量:23
2
马书燕,李吉跃,彭祚登.
柔枝松种子活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30-21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孙庆运,张宗超,贾振超,韩梦龙,慈文亮,赵峰.
玉米果穗深床层热风干燥特性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S02):285-292.
被引量:4
2
林毓娥,于远,黄河勋,梁肇均,周向阳,王瑞,程志学.
黄瓜耐热种质筛选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39-41.
被引量:12
3
鲁黎明,叶科媛,安影,徐娅玲.
一种快速测定烟草种子活力的方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J]
.种子,2009,28(8):115-117.
被引量:11
4
王若兰,杨延远,杨志慧.
γ射线、电子束处理对玉米品质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3):11-13.
被引量:11
5
孔治有,刘叶菊,覃鹏.
人工加速老化对小麦种子CAT、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10,25(10):24-27.
被引量:26
6
王若兰,杨延远,郭靖.
γ射线、电子束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5):5-8.
被引量:22
7
佟汉文,刘易科,朱展望,张宇庆,陈泠,高春保.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6):1167-1170.
被引量:6
8
刘志高,张斌,童再康,季梦成,梅婷.
钛离子注入对3种石蒜属植物种子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3,27(2):146-151.
被引量:15
9
王乃江,白黎琼,王娟婷,党鹏,贾彩霞,高德强.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种子吸水特性研究[J]
.种子,2013,32(11):11-15.
10
陈俊,周健,吴媛媛,郑文寅,张文明,姚大年.
10个小麦品种(系)的耐藏性的初步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9):43-45.
被引量:1
1
陈秉初.
蓖麻种子的老化劣变以及聚乙二醇渗调处理提高种子活力的研究[J]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1):45-50.
被引量:1
2
陈晓玲,陈叔平,卢新雄.
作物内不同类型间种子耐贮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2):89-91.
被引量:14
3
田茜,段乃彬,李群,颜廷进,戴双,贾文斌,张文兰.
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超弱发光与生理代谢的关系[J]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8):30-33.
被引量:3
4
田茜,段乃彬,李群,颜廷进,戴双,贾文斌,张文兰.
Relationship of Ultraweak Luminescence Intensity with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of Maize Seeds during Artificial Aging[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2):231-233.
被引量:1
5
董发才,卜芸华.
油菜种子人工老化与膜脂过氧化的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1):87-91.
被引量:5
6
陈贞,胡承莲,陈叔平.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试验研究[J]
.作物品种资源,1990(3):38-40.
7
付家榕,袁建.
充氮储藏对大豆老化劣变影响的研究[J]
.粮食储藏,2014,43(1):40-44.
被引量:3
8
申继忠.
过氧化氢对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的损伤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1996,12(1):44-44.
9
郝风,康月琼.
提高莴笋种子活力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3):352-355.
被引量:5
10
朱世杨,洪德林.
PVA+KNO_3对杂交籼稻F_1人工老化种子的引发效果[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383-387.
被引量:4
种子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