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六朝器乐与乐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六朝处在秦汉和隋唐两大乐舞兴盛的高峰时代之间,在音乐史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从器乐艺术角度讲,以南方政权为中心的六朝不仅继承着先秦金石之乐,还持续地发展着江南地方乐舞及乐器的古老传统。在民族融合、异族乐舞大量涌入的特殊背景下,六朝时期的器乐与乐器发展均呈现出鲜明特点。
作者
秦序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4期11-25,共15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关键词
六朝
丝竹乐
琵琶
琴乐观念
吴歌
西曲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1
琵琶的渊源,1935.
被引量:1
2
六朝音乐文化述论稿.
被引量:1
3
对此将另文详述,这里不作展开.
被引量:1
4
郑祖襄.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J]
.中国音乐学,2005(1):58-66.
被引量:13
5
朱长文.《琴史》卷四"谢安石"条.
被引量:1
6
《晋书》卷七十《钟雅传》.
被引量:1
7
旧唐书.音乐志二.
被引量:1
8
元嘉正声技录 论楚调.
被引量:1
9
朱长文.《琴史》卷四.
被引量:1
10
陈旸.《乐书》卷一四三.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黄翔鹏.
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J]
.文物,1979(7):32-39.
被引量:30
2
席臻贯.
丝路音乐文化流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
.音乐研究,1989(4):58-65.
被引量:7
3
郑祖襄.
汉代琵琶起源的史料及其分析考证[J]
.中国音乐学,1993(4):43-48.
被引量:14
4
郑祖襄.
“增其事、省其文”,难免疏漏——《新唐书·礼乐志》若干记载讨论[J]
.音乐研究,2001(4):32-37.
被引量:8
5
萧兴华.
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J]
.音乐研究,2000(1):3-14.
被引量:48
6
赵维平.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
.中国音乐学,2003(4):34-48.
被引量:47
7
周菁葆.
琵琶溯源[J]
.音乐探索,1985(3):46-52.
被引量:9
8
俞人豪.
王光祈与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J]
.音乐探索,1986(3):46-52.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3
1
孙宁宁.
“三尺檀龙”是三弦吗?——对史学界三弦定论的重新认识[J]
.音乐研究,2007(3):33-36.
被引量:3
2
张丽丹.
古琴琴徽的产生探究综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2):9-10.
被引量:3
3
郑祖襄.
谈杨荫浏对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外来说”的批评[J]
.音乐研究,2012(1):5-14.
被引量:5
4
何学森.
古琴造型艺术及其移情功能[J]
.美术观察,2012(9):105-107.
被引量:1
5
肖尧轩.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乐器——阮咸[J]
.音乐时空,2014,0(19):45-46.
被引量:2
6
朱晓峰.
弹拨乐器流变考——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弦鼗图像为依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4):114-128.
被引量:7
7
杨天星.
宋画中的古琴[J]
.音乐探索,2017(1):101-109.
8
王莉.
南宋“万壑松风”琴的发现与研究[J]
.中原文物,2017(4):102-108.
被引量:3
9
王征.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与敦煌音乐图像研究[J]
.人民音乐,2017(9):47-52.
被引量:1
10
安祉怡.
阮的“本土说”和“外来说”[J]
.北方音乐,2018,38(6):19-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郭树群.
论朱载堉的旋宫思想[J]
.音乐研究,1993(4):46-55.
被引量:9
2
郑祖襄.
“徽”字与徽位——兼考古琴徽位产生的历史年代[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4):25-28.
被引量:14
3
姚小鸥.
关于《巾舞歌辞》的角色标识字问题[J]
.中华戏曲,2004(31):169-184.
被引量:1
4
赵宋光.
管子律数与古琴徽位的嫩芽翠枝——中国古代音乐史讲义备忘录[J]
.中国音乐,2007(1):23-33.
被引量:4
5
马萌.
《宋书·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及其原因[J]
.殷都学刊,2007,28(2):76-80.
被引量:5
6
喻意志.
《古今乐录》考[J]
.中国音乐学,2008(3):81-87.
被引量:4
7
韩启超.
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4):19-25.
被引量:5
8
韩启超.
六朝礼乐探微[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4):24-31.
被引量:1
9
翟景运.
《宋书·乐志》所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记声方法[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2):103-105.
被引量:1
10
李晓红.
南朝雅乐歌辞文体新变论析——以五帝歌为中心[J]
.文学遗产,2014(5):44-5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马方方.
二十年(1998—2018年)古琴音乐考古研究综述[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248-250.
2
陈汉芳.
汉唐时期外来艺术的汉化研究——以秦琵琶形制之变为例[J]
.艺术市场,2022(1):92-93.
3
史文.
《宋书·乐志》研究综述[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6(2):354-367.
1
郭媛.
半个世纪的贵州情缘[J]
.贵阳文史,2012(1):76-78.
2
小小.
融地方特色现古老传统——广西南宁粤剧团新作《龙象塔奇缘》[J]
.南国红豆,2004(S1):40-41.
3
张建新.
梅花与中国画的情结渊源[J]
.公关世界,2015(4):112-113.
4
黄素一.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J]
.艺海,2016(10):127-130.
被引量:4
5
曾宇江.
青田石雕艺术设计的创新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2):191-192.
被引量:1
6
谢伦灿.
正确科学地开展音乐批评[J]
.艺术评论,2009(4):110-112.
被引量:1
7
闫薇.
探析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J]
.黄河之声,2014(11):94-94.
被引量:1
8
刘元平.
芭蕾舞对法国歌剧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3):118-118.
被引量:1
9
刘海鸥.
浅谈昆剧《偶人记》的音乐特色[J]
.戏曲艺术,1997,18(1):56-57.
10
陈重远.
让古老地毯重放异彩[J]
.收藏,2001(1):30-3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